第六百一十三章 万邦来朝(2/4)
下初来,也看不到。
“时间不早,我送两位回四海阁吧,这漪澜阁虽有住宿,但花费颇高,而且四海阁也不差。”赵广对着两人笑道。
“有劳定国兄。”两人各自起身,在赵广的带领下离开了漪澜阁。
街道上,每一个街口都能看到一座造型奇怪的亭子,诸葛恪有些疑惑道:“定国兄,自入长安以来,这样的建筑已经见到好几个,不知是何用?”
“那个,分衙,衙卫驻扎的,这样的分衙整个长安城有五十六个,每个街口都有一个。”赵广扫了一眼,笑道。
“衙卫?”顾谭和诸葛恪有些不解的看向赵广,这又是一个陌生词汇,大汉的官吏之中,可没有这样一个。
“就是负责长安治安,调解城中纠纷的,统归长安令掌管,每一处分衙,都有二十名衙卫驻守,来回巡视城中,不过都是些稍微经过训练之人,一般都是从新兵营中淘汰出来的。”赵广笑道。
也就是说,整个长安城中,光是负责巡视治安的,就有一千一百二十人!?
顾谭和诸葛恪心中默算了一下,有些咋舌,一般偏僻一些的郡都没有这么多驻军吧?
而且……大汉恐怕是当今天下唯一一个从军队中往外踢人的国家了。
这些年,对于大汉的军制大家有所了解,虽然都是征兵制,但福利不一样,将士可凭功勋让子弟读书,此外解甲归田还会分一些田地给租种,战死也有抚须,也使得大汉境内参军踊跃,人人争先,战场上的汉军更是不要命的砍人,颇有效仿先秦之意,却又并不完全相同。
这样的征兵制,再加上汉军装备上的优势,也使得大汉军队战斗力在这几年不断提升。
也是因为大汉越来越强,魏国和吴国这几年都在谋求改变和突破,不过大汉这样做,有着其底气,才雄势大,有个刘毅在背后不断推动大汉经济不断富足,朝中又有诸葛亮等人在不断完善法度,这一点上,无论是魏朝还是东吴,都没办法效仿。
就算明明白白的给了你方法,你也效仿不了,哪怕所有人都能看出大汉如今愈发强势的原因也不行,你想效仿大汉,先把那些世家大族给干翻,但你要真这么做了,大汉根本不会给你喘息的余地,所以明知这样下去差距只会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