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愧疚(1/8)
第303章愧疚
无人知道,苏奎仓在这昏迷了五年的时光里,亲眼看到了另一个“苏奎仓”的一生。
那个“苏奎仓”也生活在“苏家庄”。
准确地说,那个“苏家庄”与他昏迷前未建苏记食品厂时的苏家庄一模一样:人多地少,僧多肉少,家家都生了一堆一堆的孩子,嘴口多了,土地、宅基地和地头产出却没有丝毫变化,年景不好的时候更是哄不饱肚皮。
每张嘴都要吃饭才能活下去,饱腹之食供给不足,家家户户都捉襟见肘,于是便有了争抢。
各种资源的争夺加剧了人们之间的矛盾:邻居之间,亲戚之间,甚至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经常为地头的边边角角归属权、宅基地的滴水高低、共用的胡同里的路谁家该让几厘米、谁家的孩子偷拔了谁家的菜……吵吵闹闹,不休不止。
对资源和利益的争夺,撕裂了亲情、友情、乡里情。
仅仅吵架还好,就怕吵急了上手、上农具、由骂架变成了打架,再变成打群架,人多了武器不长眼,容易出命案,那就变成世仇了,这种例子在乡下多的是。
乡亲们朴实归朴实,但是为了争地争口气,狠起来见血的也比比皆是。
当村里的支书,没点脾气,没点手段,是压不住手下的社员,镇不住场子的。
“苏奎仓”复员回村后,作为村里有文化有见识的党员,脾气又大、为人正直、又扛过枪,样样条件拔尖的男丁,毫无悬念地被选上了苏家庄的村支书,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村支书是村里的话事人,村民们没有多少文化,更没有什么法律意识,有事有矛盾有问题,头一个就是找“苏奎仓”这个村支书哭诉,即便是出现因争斗导致的流血事件,第一个找的也是“苏奎仓”这个村支书,而不是找公安。
村里发生的各种矛盾,往往在村里就直接解决了。
“苏奎仓”每天被不同的村民们找,不是给这家调解纠纷,就是给那家劝架平事,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得先报他这个村支书知晓,上座永远是留给他的。
那时候还没开始实施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生产队每天的上工安排、农闲季节的挖水渠、修河堤等也都是他来分配,还有村里大大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