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渡河强攻(2/3)
而且打的烂仗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前宋西军习惯了低烈度、高频率、小规模的战斗,西夏方面也同样如此,双方往往为了争夺某一个军砦来回拉锯,也就习惯了在小范围内的无休止的对攻。
这也是历史上金兵自河东攻陕西,前宋西军在前期接连大败的原因,前宋与西夏都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应付金国那种千里迂回、集团作战的战争方式了。
当初李乾顺派李良辅领三万大军支援辽帝耶律延禧,就实实在在地展示了西夏军队作战的特点,仍旧习惯于诱敌、设伏,在小的战术方面取得优势,却被完颜娄室以更大规模的骑兵冲锋打的全军覆没。
王伦从梁山时代就一直想要培养诸头领们集团作战的能力,参与了灭金之战的吴玠,就从战事中不断学习和进化,最终打得西夏接连惨败。
可以说现如今国朝诸将领,能指挥超过万人规模合战的,王伦就能够挑选出十多个人选来,若将条件稍稍放宽,挑选个二十人也是能够的。
吴玠虽然还没有渡河,但他排下的战阵,是吴璘在正面迎敌,袁朗、山士奇攻左翼,次后还有陆续合兵的曲端、姚平仲等发起第二轮的冲击。
这就是吴玠最喜欢用的“波浪式进攻”,这个战术若用得不好时,波次之间的衔接很容易脱节,场面很容易变得混乱不堪,是极其考验将领临战指挥调度能力的。
山士奇作为左翼发起的第一波进攻,就冲杀在了最前面。汉军的骑兵并没有效仿女真骑兵,不喜欢排墙而进,更喜欢与步兵一样,采用散兵阵型,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敌方弓弩的伤害。
可以说汉军的战术更加复杂,对士兵和将领的素质要求更高,也更为繁琐,但效果往往十分明显。
李宗允带领的这一支侍卫军,以步兵为主,战争打了一年多,西夏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军队损失最严重的就属骑兵。
汉军往往以密集的火炮、弓弩对冲锋的西夏骑兵进行杀伤,然后以重步兵阻拦、减缓骑兵的冲刺,再以骑兵对减速的西夏骑兵进行围剿,吴玠的五次大捷,西夏的骑兵被打得十不存一,征召而来的民兵几乎都是步兵。
所以汉军在战场上反而占据了骑兵的优势,李宗允部下有千余骑兵,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