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三个好消息(1/3)
自汉军东征至今,日本的崇德天皇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派了多少次使者希望投降了,他只知道,自己的投降请求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拒绝。
中原王朝在处理对外事务时,往往第一次提出的条件最为优惠,自本朝对外开拓以来,唯独大理国的权臣高量成看得最明白,所以卢俊义、山士奇在云南行省清理高氏家族的残余势力,唯独高量成一家保得性命无虞,甚至还被封了个县公。
什么都向中原看齐的日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崇德天皇没有实权,他无法左右本国贵族们的意见,直到汉军发起了东征战事,先是打得平氏彻底失势、源氏损失惨重,崇德天皇居然成为至少五任天皇以来最有实权的那一个。
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朝廷已经不打算接纳日本方面任何形式的投降了。
此前考虑到元朝两次渡海东征失败,王伦对于日本的定位,最低的底线是日本称臣,获得石见银山、佐渡金山的开采权,使日本成为华夏的自由市场。
但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王伦以及朝廷的底线就越来越高,日本天皇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必须被打破。
这是王伦深思熟虑之后定下的对日本战事的总方针,因为日本是个岛国,国内山岭众多,便依靠众多河流形成了不能连接成片的山间小盆地和小平原,这就意味着日本天然就是一个完美适配绝对分封制度的地形。
那么日本天皇最多也就跟占据了关中平原与河洛盆地的周天子地位类似,对此日本天皇一系也是心知肚明,故而将自己包装成为集神道教主、世俗政权名义最高领袖为一体的、类似于政教合一首脑的存在。
所以王伦现在的目标,是逼迫天皇彻底投降,并且要自降为王,彻底归属纳入到华夏的政治体系当中,也就是说,天皇要变为日本王,要接受中原皇帝的册封,而且不能再留在日本国内。
“挟日本国王而令诸侯”,如此一来,对日本土地领主的册封、任命权力就收回到中原王朝手中,通过文化的改造,使日本彻底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因此王伦打算日后向日本继续迁徙中原汉人、朝鲜人、东北女真遗族、漠南部落小贵族等,让日本不再是倭人为绝对优势,人群越多,各自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