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兄妹赶集(1/3)
齐明月有自行车,无需赶村里骡车的出发时间。
兄妹俩不紧不慢地吃着早餐,白米粥、白菜肉馅包子、煮鸡蛋,还配了一碟子酸萝卜。
吃完才拎上背篓,推着自行车出了知青院。
清晨的阳光柔和而温暖,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微风拂过,带着些许寒意,树叶沙沙作响。
齐明月轻盈地跃上自行车后座,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些,然后开始向齐明冬分享她了解到的大集的各项信息。
大多数是从老知青和常玩的婶子们那里打听来的。
秋收过后,每个公社一般都会举办农村大集,时间地点各不相同。
摊位数量、规模以及商品种类都由各个公社统一规划和管理,农民摆摊需要提前获得许可。
个人经营一直不被允许。
毛菊花和史雪芬每年都到大集上摆摊,她们都提前找大队长报过名。
大队长收到这些报名信息后,会将李家沟大队申请的摊位数量和计划售卖的商品统一报给公社。
公社再汇总安排,根据各大队的报名意愿以及往年的综合表现分配具体的摊位数量,并下发许可证明。
各种摊位并不能随意乱摆,通常会按照商品种类划分不同的区域。
例如农产品区域,主要销售农民自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多是自给自足后的剩余产品。
这个区域报名的人数最多,占地也最大。
其次,手工艺品区域的摊位也很多,主要销售农民手工制作的工具、家具、土布、编织品等等。
例如冬梅婶子,她家每年都在手工艺品区域摆摊。
大头叔是村里出了名的篾匠,有着一手精湛的编筐手艺。
他编的篮啊筐的,尽管样式简单,没有花哨的设计,但有着扎实的做工和上乘的质量,又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实用之物,所以每年大集都能卖出几十个呢。
第三块是日用杂货区域,占地一般不是很大,主要销售针线、肥皂、火柴等生活必需品。
商品种类较少,供应量也不多,一般由本地供销社派人过来设立摊位。
听说大集上还专门设有一处牲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