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事出意外.祸在轩辕.近来无限伤心事.只是相逢又无言(10/12)
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候。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只是后面四句诗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写出来,否则便是忤逆大罪,又况且此地是京畿之地,治安防务极严,现在更是摄政王当权所以比先前更为苛刻,只要有人言语无状便行拿获,所以这士子虽心中不满朝廷,也不敢宣之于口,写诗出来,那可是枭首之更罪。袁承天见了有感而发,心想:从来都是庶民受灾受难!而今看似承平实则危机四伏,处处透着不可预测之祸事!皇帝虽然看似睿智天成,心怀天下,但是他心中终究不会对反清复明门派仁慈,因为他还一力卫护他们满清的天下,既使他对天下乱党怀柔,便是恭慈太后只怕也不答应,因为在她眼中凡天下乱党皆可杀,不能留之后患,所以注定将来他们必要兵戎相见,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这士子猛抬头见到袁承天很是吃了一惊,只见他貌似儒生,然而这通身的气息却透着与世不凡的孤傲,而且看他相貌竟隐隐与那昔年袁督师有几分相似,不由得心中暗暗称奇,便在此时袁承天不由兴之所致,有感而发,想这大好河山竟自沉陆,不复明室风光,人人都在罹难中,便是呼吸也难?想这摄政王而今大权独揽,别人的谏言根本听不进去,而且还独断专行,下旨命令各州府县道有司衙门一力剿杀天下反清复明的人士,捕之者不必交于朝廷,就地格杀,一时之间天下人人变色,人人自危,都在惊怖之中,不知那一天便祸临及身,都害怕朝廷以莫须有罪名捕杀天下文人士子,一时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仿佛随时都有劫数,一时天下万马齐喑,乌云笼月,不见光明!
袁承天提笔在手,不加思索,写道:“脚蹬八荒头顶天,一声长笑看古今。手中三尺龙泉剑,敢笑黄巢不丈夫。昔日长安城中花,秋风飒飒花满地。不世之功在人间,邙山脚下帝王冢!”然后抛笔而下,足不沾尘,扬长而去。他之所以离去,因为于人丛之中偶见有清兵探头探脑,脸上露着凶残,仿佛要择人而噬的样子,知道他们盯上自己,所以此地不宜久留,速速离去才会上策,而且也不会累及他人。
袁承天足不沾尘到了京郊之外,只见山石嶒崚,中有草木在其间,勉强生存,不见死亡的迹象。他转头只见远远还有十几名清兵尾随,而且都手不离刀,作势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