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先记着(3/4)
我就带了一副扁担。”
“大,您声响低些,这半拉东西是俺准备卖的。”
“这是甚?你个混,咋全是女子的衣服、”
“大,邻村三哥他们几个没回来在南边看厂哩,这是我们几个凑钱从俺们厂销售科拿的货。”
“多少钱你们就敢糟践?”
“三块拿的,您说卖五块中不中?”
老汉举起的扁担立即轻飘飘的放了下来,他眉开眼笑起来。
“中!咋不中?才三块一件,你咋不多拿些?”
“俺又不是牛,咋能背那么多?大,别说了,后头的卡车来了,廖县可是组织了不少稀罕南方货过来,咱们先去挑挑。”
类似的交谈和际遇在各处不断重复发生着,刚刚回乡的打工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没有选择立即回家,而是带着家人进入了集市。
廖县组织来的那些南方年货里,他们早就看上了不少东西。
今年要过个肥年啊!
锣鼓喧天中,老人的笑容、孩子们的喧闹和大媳妇们的谈笑声把集市完全覆盖。
来自隔壁几个县的小贩挤满了刚刚停下的大卡车周围。
又是张宏城的主意——他让人把廖原采购的清单提前几天贴了出去,还公布了批发和零售的优惠区别。
所以今天在场的人里有不少是从邻边几个县赶过来的。
这次帮廖原拉货的卡车就超过了十五辆,周副书纪甚至一度怕运费都赚不回来。
好在张宏城提前派人针对那些打工家庭做过刚需调查,集市上的东西都不要票,南方的布料、衣裳、厨具、镜子、头花、食品、袜子、塑料壳的小收音机,销售异常火爆!
抢东西最凶的是来自几个邻县的小贩们。
h县新建设的丰收集名声算是一炮而响。
而很多囊中羞涩的群众,只能羡慕的看着那些打工人家庭东买西购。
不少人心里都涌动着新的念头。
张宏城抽了个空,和跟在身后不远处的郭涛嘀咕了起来。
“老郭,你也看到了,我估计明年开春和春耕结束后,肯定有不少人会响应县里的组织南下务工。”
“民政那边负责统计和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