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睡前小故事」

农民卖土地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农民卖土地(2/3)

不高,但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渐渐发现,城市生活的开销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房贷、生活费、孩子教育费,以及各种额外的开支,让原本充裕的卖地款迅速消耗殆尽。而更大的危机悄然而至——粮价开始飞涨。

资本公司掌握了大片的土地,他们的农业生产完全以利润为导向。起初,为了控制市场,他们压低粮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村民们手中没有土地,已经无法自主种粮,于是开始逐步抬高价格。再加上国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增加,粮价节节攀升。

城里的农民渐渐发现,他们已经吃不起原本自己种的粮食了。一袋米的价格翻了好几倍,一些贫困家庭只能减少主食的摄入,甚至开始依靠廉价的工业食品维持生计。与此同时,那些坚持没卖地的农户,虽然过得仍然辛苦,但至少能自给自足,他们反而成了周围人羡慕的对象。

随着粮价的持续攀升,资本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开始大规模出口粮食,进一步推高国内的粮食价格。普通人无力承受高昂的粮价,生活质量迅速下降,而城市里的农民则面临着更大的困境:高昂的生活成本、低廉的工资,再加上粮价飙升,让他们几乎入不敷出。

危机终于爆发了。大量曾经卖地进城的农民因经济压力,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重新回到乡村。他们试图重新种地,但发现土地已经不再属于他们。那些土地都被资本公司牢牢控制,他们只能以低廉的工资被雇佣为“农业工人”。

这些回乡的农民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却挣不到足够的钱养家糊口。资本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将粮食的种植和管理完全工业化,农民的工作被压缩得毫无技术含量,工资更是低得可怜。更糟的是,随着公司对土地的完全控制,农民失去了任何讨价还价的权力,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现代农奴”。

粮价仍在上涨,更多的人吃不起饭,而资本公司依然在市场上赚取巨额利润。那些曾经以为卖地能过上好日子的农民,现在不仅吃不饱饭,还发现自己重新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农民与地主”时期。区别只是,这次的地主不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无情的资本机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十万个睡前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