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第511章 鄄之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511章 鄄之盟(3/4)

国,盟约国之间如国国土受到侵袭,其他盟国无条件实行救援,春秋第一次大联盟时代,由齐桓公正式开启。

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对两个国家影响巨大,特别是戎狄和蛮夷楚国,不但维护了齐国利益,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很大贡献。

齐桓公和宋桓公,卫惠公,陈宣公,郑厉公四大领导人登台会盟,有人牵来一头公牛,将牛捆绑结实,有人过来先将牛耳割下。

然后将牛耳的血滴入酒簋之内,将牛耳放入珠盘,由盟主端着牛耳,将牛耳血抹到嘴上,随后祭祀天地四方神灵。

所以盟主也称之为“执牛耳”者,然后大家一起盟誓,宣读盟约内容,接着就是拿匕首,划破左臂,将血滴入刚才有牛血的酒簋。

下面侍卫将牛宰杀,台上盟约者齐桓公,宋桓公,卫惠公,陈宣公,郑厉公五国国君一起喝了血酒。

然后发誓,盟约者如有背弃盟约,下场当如此牛,死于非命,天地四方神灵为鉴。

盟约事毕,五国国君发布联合声明,即日起,五国同心,尊王攘夷,锄强扶弱。

这次鄄之盟核心是“尊王攘夷”,实质内容却对郑国和楚国影响巨大。

首先是郑国,郑国看似加入齐国联盟,似乎找到好的靠山,但是管仲和齐桓公的心思很明确,那就是郑国经历内乱,实力大减,已经不在诸侯第一梯队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估计都不如宋国。

郑国加入齐桓公的联盟,实际上齐桓公暗地里已经在压制郑国发展,因为郑国要想再次崛起,就得讨伐灭掉周边小国。

加入齐桓公鄄之盟之后,明文规定,盟友之间不能随意侵犯,不能随意讨伐他国,讨伐权归盟主齐桓公,郑国再也不能发展扩张,导致了郑国九战之地,没有了战略纵深。

而在这众多诸侯国之中,另外一个影响力极为深远的国家便是那南方的楚国了。

虽说在鄄之盟时,参与结盟的五个国家并未明确地将矛头指向楚国,但“尊王攘夷”这个口号中的“攘夷”二字,即便是再愚笨之人,恐怕也能猜到所针对的正是楚国。

要知道,在当时所有被视为夷狄的族群里,唯有楚国的实力最为强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