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荒之山塘计划(5/6)
的时候,就惊奇的发现,他所在的两广地区,竟然是零星的种植了番薯,只不过这东西并没有后世的产量那么高,而且薯仔里面还长着大量的纤维,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就是薯仔根。
又大又圆,大条而又粉糯的大番薯,那是相当少见,一块地里也就产出那么几条。而且因为没有复壮技术,番薯品种退化,那是一年产量不如一年,也就是穷人在地头种几棵待秋黄不接的时候顶一下肚饿,并不成规模。但就是这样,这产量也比其他的作物高的多了,是穷人渡荒的不二物选。
倒是那传统的花生,这里的人们都叫作地豆的东西,产量还是不错。比起后世来也不太差。还有那黄豆,红豆,绿豆等传统作物,竟也和后世差不多,保持着合理的产量。倒是收获了不少。
山田的水稻产量也不高,品种还是不错的,古人也懂得选种,可肥料是一个大问题,山田也是瘦田,一亩也就产个200来斤。
按着这个时空的人们的耕作习惯,他们收获了这些豆科作物之后的时间,还是要再种一季的,产量虽然比不上第一季,但多少还会收获一些的。
但李奇知道,在这个气温逐渐升高的六七月份,却实种植喜温的番薯才是最合理的。
于是李奇早在第一季作物种植的时候,就让人收集那长的圆圆的薯仔,切块育苗,又经过两次假植,才种下了那一垄垄的番薯。
这东西种好了,产量可不低。当然,如果收获太多,这东西不耐储存也是一个问题。但这不是现在担心的。
“少寨主,这样子种这番薯,真的会有好的收成吗?”习惯跟在身边记录少寨主一些奇言怪语的赵老头少见的发出他的疑问。
李奇放下手中摆弄的番茄苗,望了下下面已经返青的禾苗,笑着说:“老赵,这样起垄种植,才能让阳光充分照到每一株苗,又因为起垄能让泥土更疏松,当然就可以高产了。”
“像以前那样,简单的平整一下土地,采用密植,是收获不了大薯的,只能收获那长长的薯滕。”
“还有那长成薯根的薯仔”李奇用他那理工男的语气,细细的解说。
赵老头又是忙拿起那碳笔在小本子上狂记录。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了解,慢慢的李奇也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