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去远方」

第575章 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575章 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7/9)

戈特利布入主《纽约客》后继承了前任主编威廉·肖恩的风格,虽然延续了《纽约客》的精英风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年轻读者。

纽豪斯想要全新的《纽约客》,蒂娜·布朗出身时尚杂志,恰好满足他的需求。

蒂娜·布朗接任主编之职后,对林朝阳也并不热情。

原因有二,一是《舌尖上的中国》本来就是前任主编戈特利布的功劳,她接过来就算再有成绩,别人也不会记到她头上。

二是她认为《舌尖上的中国》与她即将在《纽约客》实行的路线并不相符。

林朝阳当初为《纽约客》写专栏,本来就是受了罗伯特·戈特利布的邀请。

现在换了主编,人家又不待见,他自然不会热脸去贴冷屁股。

可不知道为什么,一周多之前蒂娜·布朗又突然联系上了林朝阳,一反常态的热情,希望他能够接着为《纽约客》撰写专栏。

“呵呵,她八成是一开始并没有了解到你这份专栏的重要性。”芦安·瓦尔特听林朝阳说完情况后,冷笑着说了一声。

《舌尖上的中国》在《纽约客》发表后为杂志带来了销量上的增长,这是明面上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专栏对杂志广告收入的加成。

芦安·瓦尔特说的不错,蒂娜·布朗刚入主杂志社,在未了解情况下冒失行事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林朝阳不在乎这个,给《纽约客》写专栏可不赚钱,既然戈特利布都不干了,他实在没有写下去的必要。

他不写专栏了,蒂娜·布朗很难受,以《舌尖上的中国》现在在美国的影响力,《纽约客》的损失恐怕要以千万美元计算。

除了蒂娜·布朗,林朝阳不写专栏,难受的还有朱迪斯·琼斯,她还盼着林朝阳写个《舌尖上的中国2》为她创造点业绩呢。

所以这些天来朱迪斯·琼斯一个劲儿的打电话劝林朝阳,这个“2”说什么也得写啊,不写专栏了没关系,可以直接出版嘛,美国的读者们可都盼着你的书呢。

为了让林朝阳回心转意,她还特地给林朝阳寄了些杂志,都是这几个月来各路媒体和文化界人士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评价。

英国作家皮特·梅尔在《大西洋月刊》上发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带我去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