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第3074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074章(1/2)

坐在大堂内的,个个都是人精,听着张子兴的话瞬间就明白了张子兴的接下来要说的很可能就与西南之地有关,而且大概率是土司内的一些制度。

在大明之前,中央王朝对西南之地掌控极弱,那里封闭性极强,哪怕是大明立国之后一致通过各种办法改土归流,但效果一直不算明显。

以至于出现了奢安之乱、广西瑶族之乱等等,那里面有一些不为外人道也的制度也是可能的。

“诸位大人,接下来在下再补充两个类似的制度。”

张子兴朝着众人拱了拱手后走到木板前,两名郎中也立刻上前搬来一块新的木板放在之前的木板前。

“首先是第一个,侗族‘款约’。”

张子兴提笔写了两个字,继续解释道:“侗族先民属于百越族群,为了抵御外敌和协调内部矛盾,临近村寨结成联盟,口头订立盟约,这就是款的雏形。

到了唐宋时期正式成型,在大明前期彻底的成熟,涵盖了治安、婚姻、土地、生态保护等方面,并出现了款碑,这个款碑类似律令。

成熟时期的款约是一种通过盟誓立约、集体议事、惩罚调解等方式,维持村寨秩序、调解纠纷、抵御外敌的民间自治与习惯法体系的策略。

款分为小款、中款、大款三种,小款是单个村寨,中款是多个小款的联合,覆盖较大的一个区域,大款则是跨地区的联盟,这一种基本就是用于组织武装联合自卫。

贵州《黎平府志》记载:侗人结款自保,始于宋末元初,官兵如洪,九十九寨合款御敌。

这个九十九到底是九十九个村寨的联合,还是虚指目前不太清楚,但这种联合起来是很可怕的。

因为款内的人不是兄弟父子,就是有个宗族之人,或者沾亲带故。

若是有人死亡,就会遭致款内村民的疯狂报复,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款约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管山林、水源,田土分配,防止滥砍滥伐,同时具备社会治安、婚姻家庭、道德规范等几个作用。

主要的执行方式则是三步,一是定期讲款,每年的三月三或六月六集会宣讲宽约,然后就是起款,遇重大事件时各村寨联合,最后则是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