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国孙尚香14(2/6)
为什么?因为他们突然想到了,这是曹操坐北朝南做皇帝下达的第一条政令。
现在他是皇上了,不是丞相,你能让皇上的第一条政令还没出这个朝堂就胎死腹中?真以为曹操是什么心慈面软之辈?
所以,科举考试正式通过。
而且,由曹操点名,由几个饱学之士加上孙尚香共同出题。
不过,孙尚香和几个负责出题的人把科举选项分了四个等级。
孙尚香提出的,四个等级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还有一种叫法是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
哪种叫法由曹操定。
另外,孙尚香和几个负责人一致通过,整个国家的所有人,包括女人,必须都是小学或者童生毕业。
而小学或者童生毕业的标准,就是要认识所有汉字和熟练九九乘法口诀及会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法。
结果由曹操选,曹操直接就选定了第二套的等级,就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难道古人的想法都是相通的吗。
这事过后,在随后的一次朝会上,对于官员的免税田的问题,孙尚香积极参与其中。
她建议取消免税田。
并且,取消人头税,税收按照田地收取。
曹操毫不犹豫地采纳了。
之后在服徭役上,孙尚香也提建议了,她建议官绅一体当差。
这点遭到了满大殿的文武大臣的反对。
孙尚香却坚持说:“这些繁重的徭役官员和乡绅享有免徭役的特权,这些特权使得他们不必承担徭役,而所有的负担都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随着特权阶级人数的增加,普通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日久天长,还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有人说:“我们辛辛苦苦地当官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些特权吗?”
孙尚香说:“你信不信,外面有多少人,他们愿意和老百姓一样服徭役,一样缴纳税金,只要让他们当官。”
孙尚香:“现在当官的还不是那么多,将来,官员肯定越来越多,特权多了的话,日子久了,还是会引起百姓们的负担与反感。
为长远计,还是从源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