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2/3)
左侍郎陈恪被牵连,犯失察之罪,在朱元璋看来就是知情不报,罪同主犯,一并处死。
所以,现在的户部,连试尚书都没有,也没有半个侍郎……
如果放在以往,到户部去任职,或许还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
但现在郭桓案一出,户部能管事的官员,因为种种罪名几乎被清理了一大半,根本就是个烂摊子,处理政务的速度慢如蜗牛……
陆知白在这种时候接到任命,可以说是临危受命。
片刻的寂静之后,工部的上上下下,都拱手对陆知白说:
“恭喜侯爷了……”
“侯爷保重!”
陆知白微笑点头。
心中却也有一丝意外。
他知道郭桓案之后,六部会腾出许多位置。
但没想到重返户部,会如此之快。
哎哟喂,连个打头阵的都没有,就要直面压力,老朱是不是太抬举他了……
陆知白深深觉得,由于老朱眼里容不得沙子,严刑峻法,杀人太多,导致许多人才有些断层。
不知道朱元璋自己有没有这种感受。
陆知白随后就指派了工部的一个小吏,去宫门外面找他的随从,传口信给栖霞学生,叫他们速来。
自择属官的意思就是——能用的人手都可以用,只要把这摊子事儿给办好了。
怎么说呢。
是挑战,也是机遇。
主打一个腾笼换鸟。
夏原吉等学生,也不过刚刚二十多点,却已经在栖霞历练三四年了。
跟他们同龄的儒生,大多还在读书呢。
国子监的许多学生,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甚至有家有口的。
而且他们运气不太好,现在科举又重开了。
如果没有特殊才能,或者杀人逾万的大案导致官员缺口大,便只能通过科举进入官场。
而夏原吉和杨士奇等人,在历史上也没有考过科举。
他们都是县学出身,保送国子监,因表现出色得到观政机会,转正之后,直接做官。
这是开国之初,人才紧缺,造就的时代风口。
再过一两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