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当家做主(1/6)
花钱的事情不少,朱允熥自然也需要考虑赚钱的事情了,大明现在看似家大业大。不过相比起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家底子还是有些不够用。
唯一让朱允熥感觉到比较欣慰的,那就是现在的大明没有一些不必要的折腾。
老朱三十年的统治为朱允熥攒下了足够的家底子,没有靖难之役的死伤无数、国家动荡,现在朱允熥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事情。
毕竟经历了靖难之役之后,朱棣还完成了数次北伐,七下西洋以及远征安南、迁都等一系列的事情。
这里面自然是有朱棣和朱高炽励精图治的因素,不过这也是和老朱打下来的底子厚有关。
而朱允熥现在就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现在家底子比较厚实,他就可以放开手脚了。所以不管是海贸也好,还是疏浚大运河也罢,都不算太大的负担。
最主要的是疏浚大运河短期来看是财政上的负担,但是对于回府中原地区的一些耕种有帮助,对弥合南北有重大意义,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海贸,这就不是单纯的出去撒钱了,这是要从海外赚取到更多的利益。
郁新来到武英殿后连忙行礼说道,“臣郁新拜见陛下。”
“今年的税该收就收,除了遭灾地区减免之外,其余的必须按量。”朱允熥就直接说道,“报灾的派人详查,不可让贪官污吏借天灾人祸之借口蒙蔽朝廷。”
郁新连忙回答说道,“臣明白。”
不要怪朱允熥多心,实在是这样的先例称得上比比皆是了
大明的疆域很大,所以每年都有一些地方报灾,正常情况下肯定就是减免受灾地区的税收,再给与一定的赈济。
可是每一年报灾上来的,有些未必是真正的遭灾,或者是报灾的程度夸大很多,以至于有些时候朱允熥都有些怀疑了。
所以该仁慈的时候肯定仁慈,该提防的时候必然就需要提防了,这不冲突。
朱允熥随即关心问道,“现在国库的银钱还够吗?”
郁新底气十足的说道,“陛下,不管是银钱还是粮仓里的粮食,都足矣。”
听到郁新这么说,朱允熥也有底气了,“那今年征税的时候,宝钞抵税的事情继续执行,再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