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第536章 吊脚楼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536章 吊脚楼(2/3)

也不好意思让刘弘毅搀她。

刘弘毅知道她是小姑娘心性,也不坚持,笑着松开了手。

一行人加快速度,向一道拐赶去。

向导对天气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刚走到一半,突然就开始下雨,好在他们都准备了雨衣,当即穿戴起来,雨势也不是很大,倒也抵挡得住。

快要进村的时候,却在山道旁边见到一个小女孩,背上背着一捆木柴,正在艰难地向前。

刘弘毅急忙走上前去,将木柴从她背上取下来,入手十分沉重,得有二三十斤的样子。

小女孩约莫十来岁左右,有些紧张地抬头看他。

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下子就把刘弘毅吸引住了。

“大眼睛”!

虽然脸没有“形象大使”那么圆,但也有六七分相似了。

关键年龄也相近。

当此之时,刘弘毅也不忙着问她,随手将木柴放下,解开雨衣的扣子,将一半雨衣掀起来,遮掩在她的头上。

“老杨,你问一下她,是不是前边三队的社员?”

其实不用问,附近只有这么一个聚居区,十来岁的小姑娘还背着木柴,也不可能住在其他地方。

向导点点头,和小姑娘说了几句,主要就是缓解她的紧张情绪,随即向刘弘毅汇报道:“刘书记,她姓吴,就是前边三队的。上山打柴呢……”

“烧炭是麻石和三道拐的社员最主要的副业。”

这一点,刘弘毅倒是知道的。

当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主力就是山里的“炭帮”,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是炭帮的大首领。

这个烧炭,不是挖煤,而是烧木炭。

虽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木炭在很多地方还是有需求的。

山区群众将烧炭当成副业,十分合理。

不过,山区群众平时自己烤火取暖,却是舍不得烧木炭的,直接就是烧木柴。

一群人帮小姑娘拎着木柴,徐文心接替刘弘毅,掀起雨衣给小姑娘避雨,进了前边小山村。

镇南这边的山区民居,不少都是吊脚楼式样,一共分为三层。

大多数是杉木建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