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时代精神(3/3)
“当然得考虑学生们能不能接受。”刘远博说。
刘远博挠了挠头,说道:“你提出的那个模型,现在业内直接称为常氏模型。
当初要是没被老师压下不发,你估计都能成为漂亮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会士。不过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你的水平。”
“那件事我已经……”
许宁摆手想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这些名利,但突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等等,为什么是土木工程师协会?”
“现在的土木工程其实很少接触‘土’和‘木’了,更多是在研究结构力学,所以你的成果对他们很有用。”刘远博解释道。
“好吧……”
许宁很快回到正题:“总之,基础一定要打牢,即使未来不能灵活运用,至少在工作上也能按部就班不出错。”
“要是咱们京航大学的研究生连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都不会,那还不被人笑死?”
这句话显然让刘远博无言以对。
“我们需要找到方法让学生能跟上。”
许宁建议:“教材安排应该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材料非线性问题入手,再逐步引入大位移、小应变的问题,最后才是全面的非线性分析。”
他迅速画出一个表格,规划着教学步骤:“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例题,帮助他们理解连续介质力学增量运动方程等概念。”
看着草稿纸上列出的计划,刘远博一时有些目瞪口呆。
“这个公式我懂,但推导过程你能再详细写一点吗?”
多年后,几乎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两个名字:许宁和刘远博。
上学时,他们对这两位教材编者可谓是又爱又恨。
工作后,这些人常常会重新翻开那本曾经让他们夜不能寐的课本,甚至在使用许宁研发的仿真程序前,还会对着书默默祈祷,希望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