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大明双璧(中)(1/3)
正月的塞外,这里依然还是一片充斥着死亡一般的宁静。尤其是寂寥的陕北,更是在风沙下不断掩盖着本就不算勃勃的生机。尤其是本就处在塞外穷苦之地的榆林卫,那空荡荡的破落小城中,则更是散发着鬼一样的寂静。穿过空荡荡的街道,细细看着这一间间破落的门庭,竟然全都糊上了白纸。
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往往和丧事直接产生关联。
不同于后世,塞北黄土高原上的资源新城,在明清一代,这里更多的是罪犯的摇篮,是穷苦的名词。
位于大明朝西北方的小城,同时也是曾经大明九边上条件最好的卫戍区。恶劣的条件,让这座荒凉的小城,除了戍边的军户家眷,就只剩下流放来的犯官囚徒。就连大明朝最会做生意的山西人,都很少踏足这座生命的禁区。
可正是在这样极为恶劣的条件下,这里诞生了历史上最后的边军精锐,也是大明王朝的救火队员——榆林军。在不大的破落小城里面,梳理着无数座和这座小城显得格格不入的高门牌坊,这些正代表着这座榆林城现有的辉煌。这里是高门将冢的摇篮,现在的榆林卫最辉煌的年代。王家,尤家……大明朝的十几位总兵,上百位副总兵从这里走出陕北,在悲惨的晚明时代,塑造出不朽的丰碑。
将军的功名利禄,更多的是士卒骨灰。
虽然自蒙古归降以来,这座曾经九边上的重要军镇,俨然成为了西北地区沟通蒙古的重要一环,来来往往的商人日益增多,难得的平静重新回归到了这座小城中。
可是勤劳质朴的边塞人,早已习惯了边塞生活的榆林卫士卒们,还是一如既往的进行着不间断的训练。
静静的坐在城中,静静的感受着这座小城的声音。除了裹挟着沙尘的风声以外,更多了几分凄厉厉的哭喊声。
门上的白纸大多数都是新糊上去的,这是榆林卫的士卒家眷,一种独特的祈福方式。他们害怕自己的男人,害怕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身旁,可是在家国大事面前,这些一字不识的平头百姓还是能拎的清,看的明,只希望门前白纸,是一场空梦,若干年后自己这苦命的孩子都能活着回来。
榆林卫,这座九边重镇上最忠诚的军队,也是历史上大明王朝最后一支有着野战能力的军团,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