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削尖脑袋钻(2/4)
“陆常委,对不起啊。”陈功明一边道歉,一边拿钥匙开门。
“老陈,不用客气。这个时候找你,应该是我说对不起。”
“领导千万别这样说。”陈功明打着哈哈说道:“我们这些人,就是为领导服务的。任何时候,都不存在领导对不起我们啊。”
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衡岳市工业分布图。
这是陆天明要求办公室根据全市工业分布制作出来的。陆天明要求,企业人数达到一百人规模的,必须在分布图上标注出来。
陈功明忙着去倒茶,陆天明走到分布图前,凝神观看。
全市工业企业上百人规模的有一百八十多家。这是经历了改制后幸存下来的企业数。
衡岳市的工业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衡岳市的工商业发展一直很旺盛。鼎盛时期,工业能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据说,在那时候,衡岳市了形成了工业门类齐全的大趋势。
当时的衡岳,不但可以生产打仗用的枪炮子弹,也能生产全部民用的产品。
曾经,一度还要成立生产飞机的基地。
即便是省城所在地的橘城市,也被衡岳市甩了几条大街。
然而,一场铺天盖地的企业改制,将衡岳市的工业卷入了漩涡。
大潮过后,原本欣欣向荣的工业企业,像极了一条裸露在沙滩上的鱼,在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后,全部偃旗息鼓,逐渐凋零,萧条了下来。
曾经的衡岳市,算得上是一座移民城市。
当初为了满足工业需要,从全国各地迁来了无数的各类人才。他们操着南腔北调,聚集在这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将衡岳市推上了“南衡岳”的荣誉宝座。
以至于现在的衡岳,至今还流行着几种与众不同的语言体系。
比如,衡岳铁路,就有他们铁路形成的“铁路话”。冶金这一块,有“冶金话”。各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人们从他们一开口,便能分辨出来他们是那个圈子的人。
这种语言体系,既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
其实,看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发达,只要看人口结构就能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