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妥协味道(3/3)
不扮演。于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自他口中逸出,既是对谈判技巧的运用,也是对当前情境的一抹戏谑。
“苏长老,你这价位,似乎与我心中所期,颇有偏差啊。”他故意拉长了语调,玩味十足。
苏不易闻声,反应敏捷,立刻追问:“那道友心目中的价位又是几何?”这一问,显然给了郑长春更多的议价空间。
“远道而来,只因闻唐国物阜民丰,财大气粗,对于价格,自然有所期待。如今我已筑基成功,此物于我如浮云,然而唐国内诸多显赫家族,对化身丹趋之若鹜者不可胜数,我想,他们愿意支付的,恐怕更为丰厚。”
苏不易耐心听完,不紧不慢地回应,其言辞间透露出家族的神秘与尊严:“张宣道友,我苏家向来有规矩,不妄探人隐私,故不曾询问道友名讳。然我作为苏家长老,恰逢今年执掌明楼事宜,却对此等琐碎颇为厌倦。千年鹅掌菜,往昔也有交易,最少亦是六万起。在下不谙商道,不爱口舌之争,此价已是苏家历年之最,还望张道友审慎考虑。”
这一番有来有往,实则已是讨价还价的微妙艺术。
“买卖场上,哪有不讨价还价之理?八万虽好,却非铁板一块,还望苏长老再作让步。”郑长春的语气里,已隐约透出了妥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