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继往开来,翠谷村的时代新貌(1/4)
1960年代的时光如潺潺溪流,在翠谷村悄然流淌,见证着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王大山的带领下,翠谷村已然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典范,可王大山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村庄更高更远的期望,不断思索着新的发展方向。
这一日,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
王大山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踩着湿润的泥土,来到了村里的农田。
他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土壤的墒情和农作物的生长态势。
这时,几个年轻的种植户也冒雨赶来,他们都是村里新技术的积极践行者。
“王支书,这场雨下得可真及时,对咱们的庄稼肯定有好处。”
年轻的种植户小孙笑着说道。
王大山直起身子,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呀,春雨贵如油。但咱们也不能光靠老天爷,还得把田间管理做好。小孙,你们最近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有没有遇到啥问题?”
小孙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王支书,有个问题我一直想请教您。这新引进的品种,虽然产量高,但病虫害好像比以前的品种多一些,我们用了您教的那些防治方法,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旁边的小李也附和道:“对呀,王支书,我们也正为这事发愁呢。”
王大山沉思片刻,说道:“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新的品种确实需要更科学的防治方法。这样吧,我回头联系一下县里的农业专家,让他们来给咱们指导指导。咱们也不能光等着专家,自己平时也要多观察,总结经验,摸索出适合咱们村的防治办法。”
年轻的种植户们纷纷点头,对王大山的话深以为然。
从农田回来后,王大山顾不上换去湿透的衣物,径直来到了村公所。
他要和村干部们商量一下村里即将开展的几项重要工作。
“乡亲们,咱们村现在各方面发展都不错,可不能放松警惕。我觉得咱们得加强对村里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合作社和手工艺品加工厂。现在规模扩大了,人员也多了,得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王大山严肃地说道。
一个村干部皱着眉头说:“王支书,建立管理制度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