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

第352章 黄河大桥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第352章 黄河大桥(3/3)

桥。

以前的军队和大商人,在通过黄河的时候,使用的都是浮桥。

在黄河平缓处,用许多船只并列排开到对岸,做浮桥的底部支撑,在船面上铺设木板,加固,作为桥面,通行车辆。

搭建浮桥,简便易行,搭建的速度很快。这是搭建浮桥唯一的优点。

剩下的都是缺点。浮桥的浮动幅度大,承载的重量不足,大量的军队和车队,不能同时上桥过河,过河速度缓慢,另外还有浮桥的维护问题。

各位大臣都赞同工部尚书的说法,技术问题是实打实的事情,不是夸海口就可以完成的。

不过,皇帝陛下既然提出来修建黄河大桥的事情,或许皇帝陛下有办法也未可知。

众位大臣都在等待皇帝陛下为他们解惑。

他们的皇帝陛下自然是不负众望,水泥是怎么制成的,赵令武还是知道的,而且,赵令武在没当皇帝以前,打过混凝土。

“关于如何在河道上立桥墩的事情暂且不急。这个事情,朕自有办法。

朕今日和诸位卿家商议的是,先把黄河大桥建设筹办处给建立起来。等到秋收以后,黄河进入了枯水期,咱们就可以动工了。”

众位大臣闻言,互相看了看,修建这样一座大桥,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

这是他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而且无据可考。没有前人成功的案例可以借助。

工部尚书李哲睿再次硬着头皮站了起来,“陛下,臣请问,这个黄河大桥筹办处,由何人来负责?”

这个事情太大,涉及到的钱粮是银山粮山一般,还涉及到劳役和地方官府,以及地方驻军。

说是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一点也不为过。历朝历代,栽在河道上的官员,不计其数。一般人扛不住这个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