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

第二百五十四章:大朝议,李承乾亲自出面作规划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大朝议,李承乾亲自出面作规划(2/5)

诸公同僚。”

“我身为尚书省左仆射,很荣幸坐在这里,作尚书省工作报告。”

“请大家……”

房玄龄说话的时候,就有内侍低头躬身,行走在百官之中。

百官身前,都放置有一个案几。

内侍将一份份尚书省的工作报告,逐一交给百官,让他们能够跟上房玄龄报告节奏。

真全靠房玄龄报告,上一点说完,下一点就来,多少人能记住啊。

“贞观十九年,是极为精彩与值得称颂的一年。”

“全年各方面整体向好,在税收,经济,军事,民生等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功绩。”

“首选,税收方面,全年总税收成功突破一亿贯,达到一亿两千一百三十万贯。”

“其中赋税比例,逐年下降,今年不足五成,其他领域的税收,逐年递增……。”

李承乾平静的听着,但百官显然很是惊诧。

李世民就算之前了解,也看过报告内容,但还是忍不住惊叹。

税收中,赋税的比例下降到不足五成。

这是什么概念啊。

相当于国库的收入,不再倚重百姓的税赋,朝廷从其他方面的收入,就能超过百姓的赋税。

往年的百姓税赋,是国库收入绝对的大头,要是有个天灾年,国库收入下降不说,还要倒贴。

如今改变了。

哪怕百姓面临天灾,朝廷的收入不用太过担心,也有更多的钱,用于救灾。

李承乾明白,税收的结构变动,是这几年来,许多领域带来的变化。

当年,单从赋税降低来看,觉得赋税少,其实不然。

随着连年开垦荒地,增加可耕种的良田肥地。

税赋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在逐渐增加,只不过相比于其他方面的收入来看,赋税是少了。

但要是知道赋税有五千多万,就知道有多夸张了。

赋税依旧是大头,只是不再绝对罢了。

“经济方面……。”

“银行储蓄与借贷,创下新高,为商品大宗交易,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间消费提供极大的便捷助力。”

“军事方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