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势力,抗命不遵!(4/6)
到时,我等一呼百应,这成了,又将是一次靖难的美谈,即便不成,世人要骂,也该骂宁王叛乱,怀有不臣之心。”
“宁王?!”
曹磊大惊失色,满眼的不敢置信。
宁王,是唯一一位封地在江南境内的王爷,第一位宁王,是太祖皇帝的十七子朱权。
朱权最初封地在大宁,和燕王朱棣一样,也是当年镇守边塞的十三位塞王之一。
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起兵之后,便裹挟着宁王朱权和他一起,从北向南打,一直打进了南京城。
完成了历史上唯一一次,藩王成功造反当皇帝的壮举。
在靖难之役中,宁王朱权出色的野战指挥,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
永乐元年,朱棣既是奖励宁王,又是忌惮宁王,就将他的封地,从大宁改到了南昌,让他在富裕的江南地带就藩。
朱权这个人是真能活,他一直熬到了正统十三年才薨,绕过了自己儿子,将王位直接传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现在的二代宁王,朱奠培。
而朱奠培也已经七十二岁了,在位四十一年了,已经不能视事了。
整个宁王府的一切事务,都由现在的宁王世子朱觐钧负责。
朱觐钧就是未来的第三代宁王,他在历史上声名不显,因为死得有点早,弘治五年晋封宁王,弘治十年就薨了。
但他有一个儿子,在大明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宁王之乱的主角,第四代宁王,朱宸濠。
朱宸濠于正德十四年兴兵,集众号称十万大军,攻打安庆,欲取南京。
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为王守仁所俘,押送京城,被朱厚照赐死于通州。
而朱宸濠整个的起兵造反事件,也充满了荒诞感。
“宁王都已经年逾七旬了,他还会参与这种事情?”曹磊十分惊讶地说道。
“不是宁王应下的,是宁王世子,这件事他没得选,他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都必须得应下。”
张升没有解释,但曹磊眼光一凝,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
整个江南地界,上层社会的各种关系网,利益网,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