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汉主旨意(1/3)
随着丞相诸葛亮的使者快马加鞭地赶往洛阳城,书信如同一只轻盈的燕子,穿越烽火连天的战场,悄然落在汉主刘禅的手中。
他急切地拆开信封,目光如炬,迅速浏览着信中的每一个字,丞相诸葛亮的深意渐渐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这封信,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诸葛亮深沉的考量与智慧。按理说,此事完全可由丞相兼相父诸葛亮一手裁定,然而,诸葛亮却特意派人送信请示,其背后用意,实乃深思熟虑。
其一,刘禅,作为大汉的皇帝,早已亲政,掌管天下。诸葛亮向大汉天子请示,是对皇权的至高尊重,更是对朝堂规矩的严守。他深知,自己虽权倾一时,但绝不能给人留下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口实。这既是对刘禅的尊重,也是对大汉江山的忠诚。
其二,满朝文武之中,有多少人曾被贾穆那阴险狡诈之人设计陷害,心中怨恨难平。若此时不征求众人意见,强行释放贾穆,无疑是在朝堂上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日后一旦有人借此生事,朝堂动荡,国将不国。诸葛亮此举,实乃为了大局稳定,为了大汉江山的千秋万代。
其三,诸葛亮请示过大汉天子,那么同意魏主请降之事,便是汉主的诏令,而非他诸葛亮的相令。如此一来,日后册封投降的曹魏君臣,刘禅心中自然不会有丝毫芥蒂。同时,也能堵住曹魏和东吴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悠悠之口,让他们无从挑剔,无从诟病。
刘禅对丞相兼相父诸葛亮,向来是言听计从,敬若神明。他深知,诸葛亮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大汉江山,都是为了他刘禅的皇位稳固。
于是,次日早朝,刘禅便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曹魏请降事宜。
龙椅之上,刘禅端坐如钟,威严四射。台阶下两侧,文武百官肃然而立,气氛凝重。
刘禅扫视一遍群臣,朗声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汉与东吴联手,兵围许都城,魏主曹睿派大都督司马懿向相父请降,却提出了三个条件。相父进行了修改,只答应贾穆担任太傅之类的虚职,不得担任廷尉之类的实职;而贵妃贾雪,相父也只同意其册封为妃子,不再担任贵妃之职。诸位认为如何?”
由于首领宦官黄皓事先已详细介绍了曹魏请降的三个条件,刘禅便不再赘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