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奋斗在晋察冀」

第639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639章(1/3)

但是,很显然,已经被军工复合体掌控了的美国,是不可能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16年三月,我国正式启动了月球基地的建设工作,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月球之上建造起一座能够最多同时容纳10人的月面基地,用于研究工作。

紧跟着,载人登陆火星计划,也在这一年正式启动了。

和载人航天技术的步骤相同,计划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搭载包括机械狗在内的智能机器人,以检验载人飞船的性能,然后逐步开始携带动植物进行测试,并完成回收的工作。

直至最终确保所有的环节没有任何问题以后,才会正式实施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

这一计划,总体用时和月面基地的建设时间相同,也是十年。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随着技术的再次突破,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也是逐渐进入到了倒计时。

23年12月26日,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月面基地提前两年半宣布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次年9月份,还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巨大的飞船,搭载着一名航天员,向着火星的方向出发了。

因为25年1月12日将会是地球和火星之间距离最近的时候,所以,为了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九月份的时候,载人登陆火星的飞船,正式升空了。

经过六个多月的飞行后,飞船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并于地球时间25年3月28日,成功登陆火星。

这一刻,全球震动。

我国也是成为全球首个掌握了载人登陆火星技术的国家。

航天员在火星总计逗留了六个多小时后,在采集了一些火星上的矿石和土壤后,便是返回了飞船。

紧跟着,飞船开始了回程的工作。

说实话,这一次的计划,风险可谓是十分巨大的,要不是技术取得了进步,根本就不可能拥有登陆后返回的能力。

说实话,为了这一天,我国的航天工业,准备了足足几十年的时间。

从这一刻开始,我国的航天工业,也是从一开始的追赶,到和国际领先水平持平,再到完成了超越。

从这一刻开始,我国正式成为了国际航天工业的领头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抗战,奋斗在晋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