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晋东南开始建设」

第439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第439章(3/3)

”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了山西的抗战局面,并争取到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阵营,维护了中共与晋阎的统一战线关系。

1939年12月,为驱逐山西新军决死纵队内的进步势力,山西军阀阎锡山授意部分顽固派军官从内外两条战线,对决死纵队发起进攻。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斗争,决死一、二、四纵队和另三个旅的新军部队成功粉碎了阎军的进攻,转移到晋西北和晋东北地区。而这其中,属决死四纵队内的反顽斗争最为惊心动魄,该纵队有两个旅长和三个团长先后叛逃或被逮捕。

决死四纵队最初是1938年1月由决死第十、十一和十二总队合编而成,纵队长是旧军官梁浩,政委是地下组织成员雷任民,政治部主任是积极分子刘玉衡。这样,进步势力在领导层面形成了二比一的优势。但由于顽固派牢牢控制着三个总队长的职务,后来为了改变纵队内部力量对比,又先后将地下组织掌握的游击第六、七团和第十八团编入纵队。

第十总队前身是成立于1937年8月的少年先锋训练第一团,队员都是牺盟会从山西各地以志愿兵的名义动员来的工人、农民和学生,短时间内就发展为一个2500余人的主力步兵团。首任总队长是旧军官武玉山,由于当时第十总队是脱离大部队单独活动在晋西南地区,武玉山曾想把这支部队单独拉出来组建警备旅,引起了指战员们的抵制。

雷任民政委到部队上视察后,根据指战员们的意见及时开除了武玉山,在反武活动中非常积极的队附鲁英麟被提拔为总队长。但鲁英麟和武玉山之间的矛盾只是为争权夺利而已,此人本质上仍是一个非常顽固的旧军官,雷任民因为对部队不熟悉,被此人蒙蔽了。1939年秋林会议后,第十总队改称晋绥军独立第7旅33团,政委制被取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亮剑:从晋东南开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