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发展·军纪(3/4)
军队的掌控程度。
赵匡胤当然也希望大宋的军队能够成为一支令行禁止、严守军纪的军队。
他费尽心思削减军中的不少权力,不只是为了稳固他本人的权力,同样也是想要压一压唐末以来的那种骄横之风——同样,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不听军令不守军纪之风。
这些年的士卒,许多都连最基本的军纪——听从命令都做不到,更何况其他?
但是赵匡胤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军队的军纪严格到“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地步。
……说实话,这有点过头了。
真的有点过头了啊。
如果能够约束住士卒,让他们不要去抢掠百姓,这就已经可以视作是一个军纪和风气方面的大成功!
但这也只是让他们不要去主动抢掠百姓,可如果百姓主动自发想要犒赏一下军队——且不论这种犒赏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某种潜规则——那怎么可能让军队拒绝?
这种命令,谁会愿意听?
别说愿不愿意听了,怕是有人提出来,都会被别人觉得脑子有毛病,而不是觉得这人多么正直善良之类。
咱们自己不拿,就是爱护百姓,对百姓秋毫无犯了,这很好,这非常好,这体现了国朝连军中也人人知晓礼义,深受圣人教化;但是百姓们主动给,还不允许要……这是脑子有病!
将士们确实辛辛苦苦打了胜仗,难道让他们连庆贺一下都不让?
想到这里,赵匡胤搓了搓脸。
说实话,他也觉得这句话不太对,这个军纪有毛病。
别的不说,军中有时候确实是要靠一些获胜后的战利品作为对将士的犒赏和安抚的——虽然这个战利品也不是说就要抢掠百姓吧,但是……
当然,如果一支军队真的能够把这样的军纪也执行下来,赵匡胤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他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怎么做到让所有人认同这样的军纪,又让所有人都愿意严格执行的?
不去抢掠百姓不说,可能连百姓主动给出来的东西都绝对不拿——这是怎么做到的?
按照赵匡胤的理解,不去抢掠百姓、不多要百姓的东西——不是一点东西都不拿——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