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上将军信陵君(2/4)
就在当年魏军的营垒中驻扎。当年晋鄙的中营屯驻于此,其余各营分散屯驻于四周的几个乡邑中,各邑均构筑有壕沟、营栅。至今十年,当年的工事如今已经只留下模糊的印迹。
自有门客们到各邑安排食宿。信陵君只带着身边的人,各处寻觅当年驻军的遗迹;登高远望,回忆当年旌旗蔽日的场景。
当初魏国的十万大军,是魏王和信陵君几乎秉着卧薪尝胆的精神,好不容易才训练出来的,几乎就是魏国的全部家底。魏王让晋鄙将他们全部抽调出来,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但惟一的家底,不能孤注一掷;让晋鄙屯于荡阴,观望秦赵相争的结果,希望他们两败俱伤之后,一战而定乾坤,其实也是正常的计谋。信陵君强行进军,解救邯郸,多少带着意气用事的成分。只不过当时秦军确实力疲,而魏军也有意网开一面,放秦军离开,并不与秦军死战,魏军没有遭受巨大损失,也保存了邯郸没有遭受更大的破坏,还迫降了郑安平的两万人,成就了信陵君的威名。但信陵君亲临其事,冷暖自知,一面要救援邯郸,一面还要保存实力,那种千钧一发的感觉,至今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
信陵君的门客们,不少在当时都参与了战事。他们自动汇聚到信陵君身边,回忆着当时的各种紧张情景,恍如隔世。
没有了晋鄙,门客中真正懂军事的人不多,连梁尉公子在内,谁也没有管理十万大军的经历,军队的维护、调动、编组等一系列具体操作都出过大大小小的问题,那真是一个令人无比沮丧的时刻。信陵君也是从那时才切身体会到,指挥一场大规模作战何等艰难。当初在华阳,一切都有晋鄙处理,信陵君几乎没有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操过心。有了那一场作战的经验,信陵君自信,再让他指挥一场十万人的大会战,他一定会做得很好。
在旧有的军营时住了一天,信陵君一行来到荡阴。停留了两天,再转向朝歌。在朝歌,信陵君意外与魏王派来的使臣相会。使臣告诉信陵君,魏王已经在黄河上准备了船队,迎接信陵君归国。
信陵君当即令辎重队随后而行,自己只带着百余名门客提前跟着使臣到河边上了船。魏王派出的船队约有百余艘,千人的卫队。门客们有人暗中担心信陵君轻入魏军中,恐遭魏王毒手,信陵君道:“臣自邯郸归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