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

第三百六十一章 幕后之因!夏日里的惊雷!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一章 幕后之因!夏日里的惊雷!(5/10)

方官员为了讨好巡视御史而刻意为之。

久而久之,竟逐渐演变成了官场上公认的潜规则。

大家都认为接待外巡的御史,必须得这么做才行。

不然的话,巡视御史面对那么多前来行礼的官员,可能记不住谁向他跪拜了。

但肯定会对那个没有向他跪拜的官员印象深刻。

到时候,多半就会去调查这个官员,然后参他一本。

地方官办事有自己的难处。

即使是最清廉的官员,也难免有些“灰色”地带。

未必是自己贪污了多少钱。

但至少,许多自己经手办的事,是不能放到台面上来细细审查的。

认真追究起来,至少一个不合朝廷礼制的罪名,逃脱不了!

仅凭这一条,也足够罢官免职了。

可有时候要办事,这又是完全无法避免的。

完全死板的按规定来,那很多事,便都办不成。

所以,任是多清廉的官员,也难以经得起御史参他一本!

反之,要是哪个地方官员把外巡御史伺候得舒舒服服的,等御史回朝复命时,若对他给出“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办实事,对朝廷和陛下忠心耿耿,是难得的好官”这样的评价,那被评价的官员,必定会得到提拔升迁。

大明朝廷历来规矩,都是外巡御史给官员的评价,远比地方官员顶头上司的评价更有分量!

可以说,在京城的都察院里呆着,那御史便只是御史。

一名不起眼的言官罢了。

外放出了京,那就是“钦差大臣”!

掌握被巡官员的生杀予夺大权。

地方官员为了讨好前来巡视的御史,可谓是费尽心机。

那股子殷勤劲儿,比对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要“孝顺”得多。

尽管老朱大力推行惩治贪污受贿,手段雷厉风行,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但由于缺乏制度性的约束,只有事后的惩罚措施,老朱惩治贪污受贿的实际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老朱治国时期的官场腐败,一点都不少。

更何况,很多时候,官场上的事情,远远不是简单的“贪污受贿”四个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退位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