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老朱:咱绝不做愚昧无知之人!(2/6)
朝廷为此不惜斥巨资,在金陵修筑自来水管道与下水道系统。”
“污水经由地下管道集中排出,远离生活水源,再施以妥善处理,方保城中清净。”
“此外,陛下还下令沿街设置垃圾桶,严禁百姓随地弃置秽物,并教导民众养成洁净之习,以防疫病。”
“此等举措,不仅金陵施行,松江府新建的申城,以及苏州、扬州等地,亦在陆续效仿。”
蒋瓛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引领老朱穿梭于街巷,参观路旁的垃圾桶和地面上精心设计的排污孔。
在这个时代,百姓日常丢弃的废弃物少得可怜。
原因并不复杂。
后世那些堆积如山的垃圾,多半源于五花八门的纸盒、塑料包装和一次性用品。
比如,拆开几件快递,便会留下一堆纸板和缠绕的胶带。
买份零食、饮杯奶茶,又会添上各式各样的包装袋、塑料杯或瓶罐。
然而,在这个年代,这些东西尚未问世。
寻常人家视纸张如珍宝,绝不会轻易丢弃,更遑论随意抛掷废旧家具。
能称得上“垃圾”的,无非是些厨余残渣或少量破损的布料。
因而废弃物自然少之又少,处理起来也颇为简便。
老朱俯身察看地面上嵌着的排污孔。
透过小孔,隐约可见下方宽敞的管道,幽暗中流水潺潺,井然有序。
因为是密封设计,因而没有多少气味散发出来。
不远处,一位清扫工手持扫帚,低头专注地清扫着街面,动作娴熟而一丝不苟。
阳光洒在清扫工的麻布衣衫上,映出一抹朴实的坚韧。
老朱转了一圈之后,终于信服了蒋瓛的介绍。
不过,他心中仍存一丝疑惑。
当年,他也曾在申城待过些时日。
申城可也是新建的城市。
但那时的申城,哪有什么自来水?
下水道也不过是街面上敞开的沟渠。
可现在的金陵,却是完全变了。
不过,老朱不知道,申城当时没有建自来水,主要是受限于地势。
申城周边地势平坦,少有高耸的山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