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敲打文臣,震慑武将!请求!(1/6)
放眼后世,凡社会运转有序之邦,无不以文官治国。
军事力量皆由文官政府牢牢掌控。
文官政府不能掌握武装力量的国家,无一不是军阀割据的国家。
兵戈不息,民生凋敝,难觅安宁。
归根结底,只要文官政府无法驾驭军事力量,国家便难免有陷入四分五裂之危。
政务处一众文臣,都是认定了这个道理。
他们借平定西南土司叛乱之机,暗中试探己方掌握的武装力量究竟有几分斤两。
心中想的是,倘若国家果真遭遇“危难”之际,能凭借文官政府手中掌握的军事力量,扭转乾坤,挽狂澜于既倒。
朱允熥洞悉此意,心中却涌起一阵浓烈的不悦。
军务处早已设立,军事将领施行双主官制,辅以军校培养制度,层层节制,军权早已牢牢掌控在“文官政府”手中。
然此“文官政府”,并非政务处文臣所期盼的那般由他们直接统领,而是受他这位皇帝亲自节制,稳如磐石。
军务处虽为最高军事枢纽,表面上由几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坐镇,内里官员皆佩军衔,本质却是一个披着军方外衣的纯粹的文官机构。
它虽然独立于政务处,专司军务,骨子里却是“文治”的延伸。
军务处里面的一众官僚,以及诸多的办事人员,甚至有不少还是在军事学院读过一段时间书的“书生”,并不是什么武将。
就类似于后世西大的五角大楼,表面上是军方的机构,实际上嘛,办事人员基本上都是文官。
整个体系也是文官体系。
现在的大明也一样。
由军务处掌兵,实则就是由文官掌控军队。
只不过,这“文官”与政务处文臣所定义的“文官”,在权力的归属上,存着天壤之别。
军务处的文官,皆是深谙军事之人,大多数曾亲历沙场,披坚执锐,浴血奋战,堪称“武文双全”的文官。
他们既通晓兵法,又熟知战阵,非那些只知纸上谈兵的书生可比。
军队的指挥权,自然仍需掌握在这些内行手中。
然而,詹徽、杨士奇等人心中所期盼的“文官掌权”,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