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公」

第162章 想办法(5)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62章 想办法(5)(1/4)

“此次陕西华州受灾,五县沦陷,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李景隆面对朱家父子二人,正色说道,“正如老爷子您说的,赈是其次,管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

老朱和小朱对视一眼,同时在椅子上落座。

“说下去!”老朱道。

“赈数十万人怎么赈?”

“那得多少人去管他们?”

“管他们的人怎么管?”

“调兵?”

“那这么一来,朝廷又增加了一个巨大的花费!”

“即便再拨一百万两,也未必能够!”

“而且其实灾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自己慌了。”

“所以臣觉得不能单纯的赈,而是要给他们点事做!”

说着,李景隆抬头,“臣以为!”

“从灾民之中,挑选青壮出来,按天给与工粮,直接参与到赈灾和灾后的重建上!”

“灾民手中有了粮,青壮们被管束起来有了事就不会乱!”

老朱小朱同时对视一眼,忽然之间皆是莞尔。

“你呀,不揍你,你就想不出好办法来!”

老朱笑骂一声,“挨一顿揍,才想出个真正说的去的办法!”

“你要说的”朱标笑笑,“是以工代赈吧?”

“啊?”

李景隆一怔,低声道,“此事,古已有之?”

“你个不学无术的家伙!让你平日多读书,你都读了什么?”

朱标点点他,“以工代赈,最早记录源自齐国大夫晏婴,前宋时名相范文正公也曾用此道,用以控制灾荒”

说着,转头看向老朱,“父亲,儿子以为此事可行!”

“嗯,来人,传六部九卿还有都察院进宫议事!”

以工代赈,相比于李景隆所说的风化牌,直接上升到了军国大政的等级。

这也意味着,必须要集思广益慎重对待。

“另外赈灾一事!”

朱标又道,“父亲,是不是要选派钦差大臣,赶赴灾区。”说着,顿了顿,叹息半声,“地方官实在是信不过!如此大灾,他们为了保住头上的帽子,必然会能藏就藏,能瞒就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明第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