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赵顼(1/6)
【宋神宗赵顼】
【他是一位集众多明君优点于一身的卓越帝王,论智慧不逊色于汉武帝,谈才能,亦与唐太宗不相上下,有人说他距离千古一帝,只差一步之遥,但也有人认为,是他亲手断送了大宋王朝的辉煌,其功过在历史长河中难以定论。】
赵匡胤:皆大欢喜!喜大普奔!出息了!呜呜呜……他太不容易了,终于有一个还不错的皇帝了。
刘彻有些好奇,论智慧不逊于他?那可要好好看看了。
李世民也对这个口碑褒贬不一的皇帝有了兴趣。
【1048年赵顼出生于濮安王宫,作为宋英宗赵曙与高皇后的长子,自小就备受瞩目,宋仁宗更是对这位嫡长孙宠爱至极,还特意为其赐名为赵仲鍼(针)。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仲鍼在学习方面,显露出浓厚的兴趣与极高的天赋,无论是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还是深奥复杂的治国理政方略,他皆能迅速领会,举一反三。】
【在性格上,赵仲鍼果敢坚毅,面对各类事物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宫廷中大臣们时常探讨国家局势,赵仲鍼常常在旁聆听,心中逐渐燃起了改变国家积弊实现富国强兵的志向,为其日后登上皇位,推行改革举措埋下了伏笔。】
赵匡胤在一旁心里暗暗骄傲,不错不错,是个当皇帝的好苗子,长脸,真给他大宋长脸。
没人懂赵匡胤心中的酸楚,这么久了他还以为他大宋的皇帝都是一事无成的东西,没想到啊,也是祖坟冒了青烟了。
【1063年,宋仁宗赵祯逝世,其父赵曙登上皇位,为宋英宗。时年16岁的赵仲鍼旋即被封为光国公,不久后又加封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氏封淮阳郡王,同时将其名字改为赵顼。】
【1066年其父宋英宗赵曙病重,19岁的赵顼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在这一时期,王安石的改革理论在社会各界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赵顼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对王安石的关注与日俱增,深入研究其理财治国思想后更是由衷赞赏,认定其理论对国家发展意义非凡。】
宋仁宗知道王安石这个人,他给自己上过一本《上时政疏》,难道他这个孙子以后会重用王安石吗?
赵祯对于自己没几年就要逝世的事情没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