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李洛示好武后,天子屡拒封禅(2/3)
又寥寥无几?
所谓封禅,就是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盛大仪式,据说从三皇五帝时就已经开始。
古代人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所以封禅大典通常都在泰山举办。
在泰山设立圆坛以祭天,是为封,在泰山旁边的小山设方坛祭地,称为禅。
这也应合古代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在古中国,封禅泰山那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也是帝王功业鼎盛的标志。
纵观历史,封禅的皇帝不过几位,秦皇汉武汉光武,唐朝高宗李治,武曌,唐玄宗李隆基,在往后就只有一位宋真宗,至于后来的皇帝为何不再去泰山封禅,诸位自己品,谁是最后一个谁尴尬。
但是封禅这种事皇帝自己肯定不好意思提…
这日朝会之上,天子端坐,百官俯首。
宰相裴炎率先提议,“陛下!陛下在位十余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平铁勒、灭吐蕃、定瀛洲,桩桩件件都是天大的功劳,当于泰山行封禅之礼,以记陛下功德!”
皇帝李治哪怕心里再想着去封禅,明面上也不能表现出来,至少得谦让一番。
“这……昔日父皇文治武功,光耀千古,尚不封禅,朕怎么敢去泰山呢?”
裴炎缓缓说道:“太宗皇帝在位之初,也曾有过封禅泰山的想法。可当时刚刚经历了隋末的大动乱,天下百姓生活困苦,国家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所以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后来,太宗皇帝连年对外用兵,始终未能成行!而如今天下已经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正是举行封禅大典的好时机!”
李治点了点头,“朕还是觉得不妥啊,诸位爱卿你们以为呢?”
文武百官心里跟明镜似的,都明白天子就是要封禅,但当年太宗皇帝没有封禅,而一向以仁孝着称的李治却要封禅,这样就相当于打自己的老脸,李治害怕别人会想你老子那么大功劳都没有封禅,你小子平时把孝顺挂在嘴边,却去做太宗皇帝都没有做的事,这合适吗?
如今就看谁能给天子一个合适的台阶,让他就坡下驴,封禅这事就算成了。
这朝堂之上再也没有魏征那样的敢谏之臣,众人都不想违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