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不信那些当兵的不向着咱(1/3)
撇开张浚等人的疯狂活动不说,王有志在布置一场空前的大会战,在后来的史书上记载,参战兵力共有一百多万。
南方史学家都认定王有志是这次中原大会战的总指挥。但北方史学家都声称高全才是实际上的指挥者,王有志只是个协调人而已。
理由是,作战计划都是高全亲自带着人制定的,不但忠义军,就是新军,也都是高全直接下命令指挥。而这些部队是围歼和打援的主力。
但南方史学家则认为文书上明明就是不管新军、忠义军还是各路御前军都明确表示服从王有志指挥。大部队调动的命令上,都有王有志的签名。高全不过充当了参谋长的角色而已。
后来也有中立史学家指出,实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部队没有那么多。宋军一共四十八万,金军总共二十多万。宋军有王有志新军二十万,高全指挥的忠义军二十万,李显忠的御前军五万人,吴拱御前军三万人。所谓百万大军,是把后方剿匪部队和支前民工都计入了。
而金兵参战的有刘萼的十万人,还有汴梁方向耶律元宜和讹里也等企图解围的十几万人。所谓金兵四十万,是把战区内的大批金国溃兵,和完颜雍的部队也都算进去了。
而完颜雍的部队虽然打着解围的旗号,但实际上不过是想趁机收编各路溃逃的金兵。不过他们也承认,包围圈内的溃兵当时都在向刘萼部靠拢。
也有人说汴梁战役,其实不应该算成中原大会战的一部分。很多金兵并不是要给刘萼解围,而是想收复汴梁,获取里面的物资特别是粮食。
但这些都不是主流,主流史书就是王有志亲自指挥了中原百万人大会战,一举歼灭了金兵在黄河以南的有生力量二十余万,并让金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没能重返中原,加速了金国的覆灭。
宋军各部都表示服从王有志的指挥,这也是事实。虞允文临走之前都用枢密院的文书给他们下了命令,陈康伯从中书省也下了命令,要求他们在江北的行动都听王有志的。
目前当事人还不知道后来的争论,他们正焦头烂额,不为敌军而是为了友军。宿迁府衙已经成了北伐军总指挥部。当然只是王有志和高全在这里,其他两路统帅都还是要通过书信交流。
王有志疲惫地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