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科改反应(2/3)
多,如果比往届要多,那自然就证明了改革的意义。如果选拔出来的寒门考生比较以往数量没多大变化,甚至变少,那么就证明这次改革没有意义了。
考核时间就是三年为期,把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场考试全都走一遍。这其实就是把两排的斗争从朝堂转移到了科考之上。
很快,朝堂就发布了这次科举改革的消息,并且言明试行之地被选在了河北道,这可以说是世家的又一优势。河北道贝州清河郡的清河崔氏,赵州赵郡的赵郡李氏,定州博陵郡的博陵崔氏,幽州范阳郡的范阳卢氏,可以说是五姓七望聚集最多的地方了。至于另外的,陇右道的陇西李氏,河南道的荥阳郑氏以及河东道的太原王氏,那隔得也不远啊。
所以说这相当于是李世民的又一次让步,把改革试行地点选择在了世家聚集最多的地方。而好在有一点是,不禁止其他地方的人到河北道参加科举考试,这也就代表着就算你不是河北道人,也可以前往河北道参加考试。
消息一经传出,在民间只能说是褒贬不一,改革内容已经明显把读书人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派世家,一派寒门。对于改革,寒门学子们自然是高兴的,因为以前的科举虽然号称公平,但这所谓的公平也都只是相对于世家而言的。
现在提出改革,虽然还不知道具体会出现什么情况,但至少从改革内容上看,是对寒门学子有利的。而世家之人自然是很不喜欢这次改革的,要知道一个世家太过于庞大了,除了嫡系,也还是有许多旁支的。所以在一个世家之中有才学的人有之,但是混吃等死之人要更多。而他们本来就是靠着世家身份,以后在地方混个小官当当也是不错的。但是这次改革可以说是剥夺了他们这些混吃等死之人的未来啊。
不管民间是怎么看待这次改革,现在的改革派和反对派也都开始行动起来了。对于反对派来说,他们自以为是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需要把参加科考的人都聚在一起,请个大儒过来天天教导,怎么也不会输给那些寒门学子了。他们也都知道李世民对待这次改革非常重视,所以也没动什么徇私舞弊的事情,就怕弄巧成拙。更何况以他们世家的底蕴,也不屑于去搞舞弊这种事情。
改革派们表面上只是在朝堂上做了一些官员调度,李世民亲自安排了一批亲信官员前往河北道,专门负责这次科考之事,而领头之人就是连李世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