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读卷(2/3)
卷环节。
海陵县作为第一天应该的县份,自然是首当其冲。
周良弼作为主考,自然不用他先行阅卷。
而是由各县学官将考纸先行整备后交给各县主官。
主官试阅后,挑出他们比较满意的卷子,再呈递给周良弼这个知府最终遴选。
当然,各县的县令是不能看本县的卷子的,这些卷子都是打乱后,由周良弼亲自挑选,给其中一县的主官审阅。
比如周良弼知道这是海陵县的卷子,首先他不可能给杨廷选审阅。
其次,他将其它县的卷子给杨廷选时,也不会告知杨廷选,这是哪个县的卷子。
以防地方上的士族豪绅,关系网比较大,可以勾连郡县。
能做到州县主官的人,大多都是进士官,偶有举人出身,文章上大抵也是没问题的。
他们阅卷很快,往往看了破题便大约对这份卷子有了些许印象。
刚开始初阅没多久,如皋县的县令便在一众卷子中发现了一篇好文章。
只见他在那考生的卷子上连续圈点,一边圈点一边对周围的知州、县令道:“此文通章结穴,文章句句切中事理,且能以骈文阐发经义,实乃天纵之才!”
说完,他扬着卷子让所有人看。
听到他这话,顿时惹得周围人侧目。
尤其是上首案后的周良弼与旁边的杨廷选。
周良弼抬了抬眼,看了看如皋县令,随即很快便低下头继续读书去了。
而一旁的杨廷选则眼放异彩,脸上露出释然之色,仿佛冤枉了什么人,如今发现这人其实是被冤枉的,故而脸上表现出的释然。
州县主官初阅后觉得好的卷子,自然是要另行摆放,不能跟黜落的卷子放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考官旁边都有两个篮子,一大一小,大者如缸,小者如箕。
每县取中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如箕的那个篮子快满了,就是告诉初阅官,你能取中的名额不多了,让他要收着点了。
到了三更天,如皋县令身边的两个篮子基本都已经被填满。
到了这会儿,如皋县令看文就比早前谨慎得多,十分卷子,甚至有时十分都扔到大篮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