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评文(1/4)
府试阅卷还有个制度。
假如同考官觉得哪个考生的卷子做得极好,那是有推荐的。
一般这样的卷子会直接叫来听用的学官,将卷子递给学官,然后学官会将其单独放在周良弼身前大案下方的篮子里。
如皋县令也姓杨,跟杨廷选却年差一轮,是天监十八年的进士。
本来为人稳中的他,此刻却像个得到心爱之物的小孩一般,细细摩挲着身前的考纸。
“好文,好文呐!文气一以贯之,已然登堂入室。”
说罢,他激动挥手,招来府衙书办:“将此考生的卷子放入荐卷篮。”
此言一出,顿时惹得众同考官侧目。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杨县令的身上。
杨县令则拿起卷子对众人道:“此考生之卷,便是会试亦可去得。”
薛梦桐闻言笑道:“杨县令早前已经荐一卷,不知又有什么好文章,能让杨县令再行荐卷?”
府试这种小考试,一般能达到荐卷水平的试卷本来就不多。
往往一次府试下来,这些同考官一份卷子也不会推荐。
因为推荐上去就要对这卷子负责。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每个人看文章的角度不同,自然心中对文章的评价也有高低。
像如皋县令这般,一次性推荐两份卷子进入荐巻篮,这不能说没有,但也很稀奇了。
一众同考官全都好奇地围了上来。
有人看到卷子,首先便惊讶道:“好字!”
众人一看,果然这考生的考纸上,即使是稿纸上的字都隽秀无比。
“有二王之风!”对书道有钻研的高邮州知州抚须赞叹。
“此乃黄自元的书体!”
“没错,二沈亦擅此体。”
“还有姜瑞安。”
所谓“二沈”是指沈度和沈璨兄弟,而姜瑞安是指姜立纲。
这三人与黄自元都是馆阁体的行家里手。
“此书端雅正宜,一片庙堂气象。”
“此生便只有这笔字,此次府试便可录得。”
众同考官正议论着呢,一旁的杨廷选则看着文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