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第133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33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3/4)

教郑兄。到时会盐院驾临,如何考察学童呢?难道是一一问过去?”

郑应昌大摇其头:“这种小规模的讲会,人虽不多,但也有几十号,一一问过去,那还把盐院这官老爷累倒了。”

“先是出些浅显的题目让学童去答。然后三地各遣六人抢答。”

“更像综艺了!”陈凡穿越后,体会最深的就是,另一个时空中他觉得新鲜的事物,其实古已有之,最多只是换了个皮。

难怪《圣经·旧约·传道书》里说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知道了比赛的规则,下面就要挑选参赛的人了。

陈凡跟社学唯一的“教职工”郑应昌商量了一番,拟定了人选。

首先贺邦泰、薛甲秀是必然要参加的。

整个社学,就数他两学习进度最快。

贺邦泰已经开始学习《中庸》,《论语》已然很熟了。

薛甲秀则刚刚读完《论语》,已经开始接触《孟子》。

剩下两人。

郑应昌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王瑛、谢东阳进度比其他学童更快些。”

陈凡却没有第一时间点头。

思索了片刻,陈凡道:“其他三人么,就选陈学礼、王大力和周炳先吧。”

王大力就是牛蛋的大名,歌舞巷街坊的孩子里,就属他学习最为刻苦。

虽然还没有学到《论语》,但让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出门涨涨见识,也是砥砺他们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

周炳先那也是这个道理。

反正王瑛和谢东阳还没有学完《论语》,去了也不能保证拿成绩,陈凡不如利用这次机会,利用讲会给日常教学提供服务。

能拿奖自然是好,不拿奖就算去长见识了。

至于陈学礼……

人家那一声声“二叔”难道白叫了?

郑应昌却面露古怪之色。

周炳先是什么水平,陈学礼又是什么水平,他作为本校的“教职员工”怎么不清楚。

在他看来,陈凡让周炳先、陈学礼去讲会,多少都是因为对方家长的身份。

陈凡从他“猥琐”的笑容里,看出了他内心的阴暗龌龊想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