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常山常山(2/4)
铁般的意志。
虎贲和羽林军,作为留守帝都的精锐军团,在经过李信强攻,三张围城的血战的锻造下,强悍之处不必多言。
两军合一,其中战力强悍的同时,也是各路大军中北伐意志最坚定的部队。
相对于心思各异的地方武装,无疑朝廷中央军,这等直属嫡系,是最难对付的。
城楼上,副将李逵登高望远,扫视南方旌旗烈烈,舟舸繁忙的交河。
他眯了眯眸子,踱步上前低声道:“大哥,汉军这是完全没我等放在眼里…”
“让我带一队人马出城去会会他们”
“不必!”徐晃微微摇头道:“敌情尚未探明,贸然出击,实属不智!”
“而且主公要大军坚守城池,谨守要道,不宜轻出…”
他眺望交水河畔上晃动的旌旗,并没有贸然出击,虽然半渡而击很诱人,但还是深深的忍住了。
冀州地处平原,常山亦不是并州,做为太行防线的缓冲地,郡内并没有多少险要关隘。
他们只能依托各地城池,一点点的与汉军僵持,周旋消耗。
如果只是单纯的驻守城池,徐晃自信能够应对,若主动出击损兵折将不能建功,到时恐怕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而且他们初来乍到,斥候耳目只限于常山境内,在远一些的地方则力有不逮。
这种情况下,哪怕敌人露出破绽,徐晃也不敢贸然行动。
其实在行军途中,徐晃便已经拿到了,朝廷各路人马的详细情报。
常山地区,很可能是汉军的主攻方向,甚至是唯一的突破口。
冀州战场的主力,朝廷直属的六万精锐,统军将领是新任命的冀州刺史王芬。
徐晃对此人的了解,只限于文官、能吏、性格深沉、有城府等纸面上的一些信息。
具体实力如何,只有在接下来的对峙过程中,才能更清晰的了解。
若是统兵有道的能人,那他就秉持龟缩不出的原则,依托坚城节节据守。
若对方只是一介腐儒,不知兵事,便不怕后面没有机会。
夏军各部军团统帅,性格各异,徐晃的风格就是稳重与沉着。
他不打无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