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第2章 和平与开拓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章 和平与开拓(3/4)

士气,弱于北夏之外

其他诸如人口、文化、科技、物产、制度、底蕴、威望等等方面都不弱李夏半分,甚至犹有过之而不及。

先前北伐困顿,各部军队后勤缺乏,士气低落,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李夏大军一路碾压横推

现在大汉喘了一口气上来,便又开始重新征召士兵,编练新军,而且看规模,更胜往昔。

从西部的凉州、武城、关中三辅、弘农、洛阳、到东部的豫州、兖州、徐州、等毗邻黄河的地方。

大汉凭借全农皆兵的体制,又拉起了一条新的防线,陆陆续续屯兵三百万,于黄河畔,以作防范。

这就是大汉,煌煌天朝四百年,哪怕是经历过黄巾暴乱,经历过李贼祸祸,经历过乱匪肆虐,它的底蕴依然深不可测。

只要喘过气来,给予足够的时间,便能重新征召百万军民屯边,可见其强。

朝廷与李信治下的兵役制度不一样,大汉是全农皆兵的制度

哪怕执行力大打折扣,只要体量与底蕴在那里,只要物资充足补给充足

便能陆续,重新拉起百万大军,看上去很夸张,但想一想,秦末时期的诸国会战。

那些复起的诸侯国,动不动就是十万的规模动员,动不动就是六七十万的大军会战。

高祖刘邦更是背靠大秦故地背靠关中,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屡战屡败,都都不知道败了多少次了,打散了多少次

但依然能够,凭借治下的身后底蕴,源源不断的组织起,庞大的军队,打出防守反击战

最后更是,上演十面埋伏,在垓下之战,彻底将霸王围杀

如此种种,都说明了,大汉这个国度的韧性,和全农皆兵的爆兵能力

而且现在的大汉可不是秦末的六国,而是占据巴蜀、汉中、关中、淮南、荆楚、长江和半个中原的四百年正统政权。

哪怕吏治腐败,地方尾大不掉,依然能够保持相当大的动员能力。

相比于大汉的全农皆兵,大夏在经过李信过改元建制后,想要聚集起百万大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李信的府军制,是职业战兵,与兵农混合制,即每军督府保留三万六千职业战士,和九万府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