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

第360章 春季,万物成长的季节到了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60章 春季,万物成长的季节到了(1/2)

都快到五月端午节了,关里这个时候早热了。嘉荫还没热上来呢,还是春天。

山上的阳坡,才有青草绿意。高山的北面,高处背阴的地方,还有没融化的冰雪呢!

三伯娘告诉赵小英说:“兴安岭的长白山顶,有常年不融化的积雪。所以,叫长白山。

这边夏天也不天热的,很舒服,就是冬天太长了。在这里贫困的人家,熬不过去冬天。每年冬天,是一年之中死亡率的高峰……

别的地方,政府冬季都有补贴。给贫困的地区减税、发救济粮。咱们这没有这项福利。

这里除了戍边军,大多都是流放犯人的后代,不受朝廷重视。幸好这里的土地肥沃,只是天寒地冻的时间长,不然肯定是个大粮仓!”

确实是大粮仓!北大荒在新中国勤劳勇敢的垦荒人手下,确实变成了北大仓!

赵小英热泪盈眶,守着这么多肥沃的荒地,每年还会冻死、饿死人?

荒地这么多,赵小英决定,投资,开荒种地!手里的钱,拿出来拓荒,开地,种粮!

荒地好买,目前缺的是高效率的农具。铁犁、铁铧、铁耙、铁锄这些铁制品不好买。就算是三伯娘出面,也得借用别人的户籍,先在官府报备,先交钱再打造铁质农具。

政府严格管控铁制品,尤其是边疆。怕守军私自打造兵器,拥兵自重。就连铁锅、铁铲都是凭户籍购买的。

赵小英投钱,买到了六十匹青壮的母马,借用到了户籍,购买了大量的铁犁头、铁铧,铁锄,这些生产工具。

这里,也种小麦和水稻。小麦都是冬小麦,春季种的,秋天熟不了。水稻也是暖棚育秧的早熟水稻。南方一年两季庄稼,在嘉荫,一季的粮食都费劲。就怕一场早霜都冻死!

嘉荫这边,种的作物主要是大豆、高粱,荞麦地里套种土豆、红薯,萝卜、白菜。

高粱不是那种红高粱,是矮棵的小白高粱,比红高粱的生长期短,植株矮小,抗风,抗倒伏。

嘉荫的白高粱米,比别的地方的红高粱米软糯,口感干,不剌嗓子。就是这种小白高粱的产量不高,一亩地也就三百多斤的产量。

当地人留高粱种,是优中选优的。每年秋天,农民把先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