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开始:十军团的绝境血路」

第266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66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2/3)

业生产和财政管理的杜斌彬按捺不住激动地找到赵骥和傅秋涛汇报道:“我们鄂豫皖根据地的全年财政收入约为八百二十五万银元,共结余二百七十二万银元!”

八百二十五万银元已经差不多等于整个国民政府去年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了,就这还是根据地仅辖有豫东、豫南和皖北部分地区,且工业生产在前期没有达到最大产能的情况下。

工业兴国果然不是乱说的!这份财政能力完全不是纯农业社会所能比拟的。

而且因为工厂设备和价格高昂的重型武器装备大多都是系统免费奖励的,所以根据地的财政支出比例相当低,结余比例也就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

三人班子经过商量之后,当即决定拿出一百万银元的结余上交陕北,用于缓解中央在倭寇和国府的联手封锁下而日益困难的财政收入。

“老杜,我建议从现在起,根据地的内外贸易一律不再接受法币,只接受我们自印的边区币和金银、美元”,赵骥对杜斌彬说,“重庆政府滥发货币,那玩意儿现在握在手里就跟废纸没什么区别,擦屁股都嫌硌屁股”。

国府在1935年实行“废两改元”时的汇率是一法币兑换一银元,开战后因为财政支出巨幅陡增,工业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国府只得疯狂印发货币来稀释百姓的财富,到1940年时的兑换比例已经跌到了十三法币兑换一银元,币值直接大跳水。

可就这还是官方汇率,现实中十三元法币根本兑换不到一块银元,实则差不多要超过一百法币才能兑换到一块银元,最高的时候一度达到了一千多法币兑一块银元。

“依我看,法币以后只会越来越不值钱,现在还远没到见底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快把手中囤的法币给花出去换成实物,以后也不再接收了”。

赵骥谈完货币政策又继续分析说:“倭寇在主战场已经快要打不动了,我估计它们下一步的计划大概率是从西南方向切断与英美之间的援助通道来逼迫国府妥协就范”。

“到时候国府既没有能力自行生产必需物资,国际援助又将骤减,我们生产的商品就会在国统区更为畅销,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生产,另一方面也要设法把销路拓展得更宽”。

赵骥低声续道:“我想给中央打个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从长征开始:十军团的绝境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