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于志宁利忠献计(3/4)
。”李善道说道。
于志宁拊掌,赞道:“明公言之甚是!是仆思虑不周。割渤海与之,确不如以济北等郡诱之。”
李善道将招揽王薄、卢祖尚之此于志宁的此议,又细细地盘算了一回,越想,越觉得招揽王薄的把握很大,於是做出了决定,与高元道说道:“元道,你独身还乡,委实凶险,还是那句话,宁不得渤海,亦不可害卿,我万万不能放心。司马此议,颇有能成的把握。这样吧,我先遣使往招王薄、卢祖尚。他两人如是愿从附於我,等你在南皮起兵后,肯愿渡河北上去支援你,你就回乡,依你策行事。他俩如是不愿,卿之此策,咱们就再从长计议。何如?”
高元道的主意再是已定,作主的是李善道。
况且李善道不让他独自还乡,去行他提出之策,也是为他的人身安全考虑。
高元道遂便只得起身行礼,感动地说道:“昔萧王推赤心入人腹中,仆尚疑,世间果有此等主耶?今明公爱臣、惜臣,胜於昔日萧王矣!仆乃信,世间真有如此仁义之明主!”
李善道哈哈大笑,开了句玩笑,说道:“元道,我以国士视卿,卿却勿以拍马屁为报。”
知李善道此乃调笑之言,虽说不怎好笑,高元道、于志宁俱是陪笑。
综合了于志宁、高元道两人的建策,这件事具体怎么办,就此定下。
李善道当天便选了使者,令携重金珍宝,北上往招王薄、卢祖尚,无须多言。
……
却不妨话到此处,多说一句。
高元道已不是第一个以刘秀来比李善道的人了,而事实上,李善道自称“汉公”,其中隐含的一层缘由,就正是因为刘秀。河北,是刘秀的发家之地。李善道自称的这个“汉公”,既是类比为楚义帝报仇的刘邦,同时,也是类比以河北发家而成就帝业的刘秀!
——自类比刘邦,把翟让推举到楚义帝的高度,扩展开来讲,则又有打压李密、不承认李密是洛口诸部义军之主的意味。楚义帝是谁?是反秦的共主。将翟让比作楚义帝,李密就成什么了?杀楚义帝的是项羽,李善道现又自称“汉公”,李密自然也就成项羽之流了。
将翟让比成楚义帝,有点牵强,但也不是说不过去。毕竟大家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