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文化昌盛-诗歌盛行(1/3)
在大唐繁华的长安城,阳光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热闹非凡的街头巷尾。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被诗意浸润,每一丝空气中都弥漫着诗歌的韵味。无论是车水马龙的主街,还是曲径通幽的小巷,处处都能听到吟诗的声音。那声音或激昂豪迈,如奔腾的江河;或婉转悠扬,似潺潺的溪流,仿佛是这座城市独特而动听的文化乐章。
在一家名为“清风楼”的酒楼里,一群诗人围坐于靠窗的雅间。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繁华的街景尽收眼底;窗内,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酒,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今日之大唐,诗歌之花遍地开,真乃盛世之景!”一位年轻诗人激昂地说道。他名叫孟浩,面庞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眼神中闪烁着对这个时代的无限赞美和对诗歌的炽热热爱。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衫,腰间系着一条蓝色丝带,显得英姿飒爽。
“是啊,朝廷鼓励文学,咱们才有如此自由创作的环境。”另一位诗人回应道。他是林宇,一身青衣,气质儒雅。他轻轻举起酒杯,抿了一口美酒,接着说道:“想当年,诗歌只是少数文人墨客的专属,如今,平民百姓也能吟诗作对,这是何等的进步!这都要感谢陛下的开明啊。”
旁边一位年长的诗人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没错,如今陛下重视文化,广开言路,咱们诗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我还记得年轻时,为了能发表一首诗,历经千辛万苦。哪像现在,只要有才华,就有机会展示。”这位老诗人名叫陈墨,他历经岁月的洗礼,眼神中透着深邃和智慧。
一位身着青衫的诗人感慨道:“还记得我初到长安时,看到那些文人雅士在街头即兴赋诗,心中无比羡慕。如今,我也能与诸位在此切磋诗艺,真是恍若如梦。”他叫苏然,来自江南,带着水乡的灵秀之气。
“哈哈,兄台不必感慨。只要咱们坚持创作,定能在这诗歌的海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浪花。”一位豪放的诗人大声说道。他是赵磊,性格豪爽,不拘小节。
这时,一位年轻的女子走了过来,她手持琵琶,轻声说道:“小女子愿为诸位诗人弹奏一曲,以助雅兴。”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一身粉色罗裙更显娇柔。
诗人们纷纷鼓掌欢迎。女子轻拨琴弦,优美的旋律顿时在酒楼中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