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追风刀」

第53章徐朗其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53章徐朗其人(1/3)

说到徐朗准备荡平金螺山,铲除匪患,决非妄言。他从普通士兵干到州府武官之首,那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没有半点水份。

大家都知道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利用手中的权利夺走了属于柴氏的大周江山,才建立了宋朝。他吸取自己篡权上位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其赵氏江山千秋万代。

先是几个顶级大将军杯酒释兵权,然后又对一些位高权重的武官进行分权而治,让他们有其名而无实际指挥权。从而导至重文轻武的思想,一直贯穿了整个三百多年的宋朝。

到了北宋未年,面对外敌入侵之时,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上百万禁卫军形同虚设,不愖一击。只有十来万的金兵轻而易举的席卷中原,肆意烧杀抢掠,窝囊到了极点。

当时宋朝的科举制度是文官三年一试,其实武官也有武举,只是武举出身的人地位低下,不受朝廷重视罢了。

除非战时可以破格录用为将帅。而和平年代武官出身的主流却是”恩殷”。您只需要从字面上就能看得出这里存在的弊端。

即是针对中高级官员,皇亲国戚和外戚的子孙及其亲属,甚至他们的普通门客都可以作为一种武官入仕的途径。

第二种是军功补官,在日常军事行动或治安案件中,有特殊功劳的可以晋升为武官。

第三种,还有就是军班出身,积累了一定的资历和军功的士兵,通过校事而被授予武官职务。

第四种叫流外,即枢密院,皇城司以及三衙司等军事长官和皇宫内务等相关衙门中的小吏,都可以在积累一定的资历后,并未犯下错误的人都可以成为流外武官。

其实宋朝初期,由于全国各级地方武官空缺太多,宋太祖也曾经大力倡导在民间选拨人才,主要是那些德才兼备的年青人,可以破格录用为武官。

此次共推选到京城七百余人,在殿试之前被兵部筛查去一半儿,最后能够面圣的这三百多人,竟无一人达到赵匡胤的要求,因此这次海选宣告彻底失败。一是在文治武功的开国皇帝面前,要求条件肯定要高。第二,选拨这些人的权力分散在地方官吏手中,难勉有舞痹行为,不能唯才是举。

直到宋仁宗赵祯登基时,才参照隋唐以来的武举考试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柳叶追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