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第238章 麦积烟雨:石窟中的千年佛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38章 麦积烟雨:石窟中的千年佛韵(2/3)

?历忱雨见他北望出神,指尖不自觉捻起一缕灵力流。

夏先衍却缓缓摇头,袖口扬起时画面散掉:\"此地羲皇灵源足以完成任务,该赴麦积山了。\"

伏羲灵源之地虽钟灵毓秀,灵源之力强大,但由于其面积有限,无法容纳过多的修行者。因此,目前这里只安排了那些需要观想文物的修行者在此修行。而大多数等待觉醒灵觉的人,则被安排在了另一处灵源之地——麦积山灵源之地。

此处千窟层叠,气脉绵长,石窟雕魂与山水灵源浑然交融,空间更是广阔。

麦积山,这座形如麦垛的孤峰,静静地矗立在秦岭西麓的苍茫群山中。远远望去,山体陡峭如削,崖壁上密布着蜂窝般的洞窟,仿佛一座悬浮在空中的佛国。这座始建于后秦时期的石窟,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十余个朝代的不断开凿与修缮,成为华夏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山间的雾气缭绕,为这座千年石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崖间雾气拂过北魏佛像清瘦的面庞,栈道回旋处唐风袂角翩然,拾级而上时,足下青石板沁着宋元匠人的汗水,山风过廊,恰似佛陀拈花时的低语。

栈道依山而建,曲折盘旋,仿佛一条通往天界的阶梯。抬头望去,大大小小的洞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崖壁上,有的高不可攀,有的伸手可及。

在灵源持续修复的进程中,诸多佛像已重焕昔日光彩。瞧,部分区域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拆除着遮挡物,只为让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游人,都能毫无保留地领略佛像的全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踏入洞窟,恍入佛雕流转的光阴长河。

北魏的造像清瘦俊逸,面带神秘的微笑;西魏的佛像则圆润饱满,神情温和;唐代的雕塑更是达到了艺术的巅峰,菩萨衣袂飘飘,飞天姿态婀娜。最令人惊叹的是第133窟的\"释迦会子\"造像,释迦牟尼低眉垂目,右手轻抚罗睺罗的头顶,将佛的慈悲与父爱完美地融为一体。

站在东崖大佛前,仰视这尊高达15米的弥勒佛像,不禁为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所折服。佛像面容庄严,衣纹流畅,虽经千年风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