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北京城君臣话兴建 庆寿寺道衍驾鹤西(1)(2/4)
乾清、坤宁之意为皇天后土,乾清宫之左右为门曰‘日精’‘月华’,意为汲日月之精华。《礼记》有天子五门之说,从宫城外最南的洪武门,依次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此五门以至宫城最北的玄武门,都在一条线上,实际上,这条线就在三大殿中皇上的御座之下,取皇上坐殿,中正协和之意。”
吕震、刘观、方宾都投去了惊讶的一瞥,深感吃惊,这是他们从未关注也从未知晓的,想不到刚任职不到一年的李庆就对宫城建筑布局这样熟悉。
李庆是洪武后期的南京国子监监生,一个穷学生,就以耿直清介出了名。高高的个子,瘦削的脸庞,略有些黑;平素里不苟言笑、嫉恶如仇的性格,只是随都察院官员办过几个案子,还未正经入仕,就被人送了个“小包公”的绰号。太祖皇帝知道后,就将他从太学生直接拔擢为都察院四品的右佥都御史,转任刑部员外郎,迁嘉兴知府,永乐初年召为刑部右侍郎。多年的三法司经历,秉直的青白分明,使他的一招一式都透着廉明和威严。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属吏收取了人犯钱财,他立命收监,绳以重法。永乐五年就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任职工部后,适逢皇上北迁,大建北京,于是,对工部所存南京旧档中建制规模等逐一翻出阅读,完善自己心中的北京思路,以便随时进言。
此时,见皇上不住点头,他继续说,“有元旧宫之形制,北京建设比之南京要容易一些,首先是不用选址了。就因元之旧殿位置,向南拓展,按南京宫城的形制,所有正殿在一条线上,我们且叫它中线。臣要强调的是,不仅宫城如此,此中线还要纵贯皇城、京城,形成以奉天殿为中心全北京左右对称的三城建设。”
“好!此议正对了朕的思路。”永乐对李庆如此快地适应了工部的职责且对北京规制的打算大为赞赏,于是,打破了多年不急于表态的惯例,双目炯炯道,“南京宫城偏于城东南,无法形成全城的中心是实,这是北京建设首先要规避的,此点已经做到;所谓扬长避短不是空对空,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在实处。‘扬长’系方才德孚所言,中线一贯南北,所有建筑、城门均呈对称分布,登高而望方显北京气势,没有对称的就此对称起来。‘避短’就是避南京宫城偏于一隅之短,即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