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北京城君臣话兴建 庆寿寺道衍驾鹤西(2)(2/4)
庆寿寺也算是北京的皇寺了。它位于旧元宫城的西南面,金章宗时兴建,规模不大。元世祖时扩建,在寺内建了一高一低二座佛塔,专以奉两位国师修禅,因而又称双塔寺。经过多年的整修和外扩,无论规模还是人气,庆寿寺在元大都都堪称第一。因距宫城很近,洪武中道衍来北平后就在此居住。
永乐即位,道衍到南京,为避皇上所赐府第及凡尘琐事,便住进了灵谷寺。作为监修或总裁官的道衍在《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书告竣后,自知年事已高,向皇上告假后便极少参与政事,腾下光景专事着述。一次,皇上来灵谷寺看望,道衍说:“臣追随陛下三十年,有二十年都在北京,对燕山的山水深有情感,臣老了,也习惯了,有朝一日还是愿回北京的庆寿寺……”
“随少师所愿。”未等道衍说完,永乐爽快答道。话虽这么说,但只要他在南京,他就不愿道衍北往,似乎少了老和尚,他就失了倚仗一样。而且隔三差五到灵谷寺去看望,但每一次相见,都让他感觉哀伤,老和尚明显一天比一天老,额上皱纹一日日增多,深沟长壑,老态龙钟,先前那形似病虎、眼吊三角、运筹帷幄的干臣之风几乎没了。
或许是无事可做?人闲下来就是老得快嘛!永乐估摸着,忘记了道衍还在写书,笑道:“朕遂少师北去之愿,不日就要迁都北京,以后的北京城比南京还要壮观宏丽。新都就要有个新气象,夕鼓晨钟很重要,元时钟鼓楼的旧钟朕不想再用,想新铸一口声闻十几里的大钟,得有数万斤之重,监造之职非少师不可,住持庆寿寺,且帮朕监铸大钟可好?”
道衍本想推辞,想想皇上也是好意,再说,那儿一定还有别的官员,自己只是挂个名,就此北去,也就爽快答应了。
毕竟是皇差,要有所表示。到了北京,道衍规整地换上了正一品绣着仙鹤的大红官袍,到南城铸造大钟的铜铁厂去巡视了一趟。一则铸造的事自己不懂,不便说话;二则偌大的厂子,几十道工序,工匠们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三则皇上派出的督造——内官监少监海寿在那儿指挥得很好。虽然自海寿以下都对他毕恭毕敬,优礼有加,他还是感觉到了些许的不自在,就没有再去,回到庆寿寺,静下心来,把最后一本着作《道衍余录》整理并最终完成。